
Shane Kailla,是伯明翰大学药学系的一位学生,通过CRCC Asia(国内有翻译为:士亚商务咨询),获得了在中国医院实习的机会,从而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行实习。这篇文章是他跟随中国临床药师和医生一个月实践后的简单总结,原文发表于4月份的《Pharmaceutical Journal(药学期刊)》网站,内容虽不长,感受很真实,或许可以代表一部份英国药学界从业者的态度,尤其是对中国快速发展的临床医药服务看法:缺陷与机遇并存!虽然目前这个小同行仍然属于药学领域学生群体,但终究他们会成长为英国药学界的中坚,《药学期刊》这个专业网站刊登分享这篇在中国的实习经历,或许是打算让更多的年轻同行了解中国的临床医药服务现状,文章简单客观没套话,相比于国内某些期刊偏重的官话理论,更具有借鉴意义。
1.关于临床药学服务与门诊药学服务的差别
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习这一个月,我有机会体验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英国的医疗体系,首先最直接的一个感受,就是患者更多的是选择“西医”而非传统中国疗法!而且,以病房为对象的临床药学服务,与以药房为基地所提供的药学服务,感觉上完全不同!以我的体验为例,在实习的第一天,我被领着参观了门诊的药房,门诊药房是与住院药房,急诊药房互相分开的,门诊药房共有12个窗口,里面的药师忙于应对处方,借助自动分药的机器为患者拿药,服务内容仅仅是按处方拿药,并没有任何的咨询服务,或者是表现出相应的处方核对检查步骤。这些门诊药房的药师们,每天约处理1万个处方,数量之多令人印象深刻!
2.关于中国“特色”政策的缺点和优点
在跟随代教老师的学习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很多“有趣”的政策,比如说,关于戒烟的政策,实际上并未执行到位。该政策试图减少吸烟者群体中的人数,但有人告诉我,该政策实际上已被证明没多少效果,实际上该政策的下一步尝试已被放弃。又比如说,相比于英国,中国似乎并没有治疗“药物成瘾”的医院治疗过程,而是直接把那些“瘾君子”给予监禁对待了事。而关于艾滋病方面,HIV感染者被严重歧视,患者如一旦查出HIV阳性,则被视为一种相当耻辱的事情!
但也有乐观的方面,比如说中国人口基数十分庞大,因此医院在器官移植服务方面令人印象深刻,这是因为按照人口比例而言,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死亡人口以提供可供移植的器官。我接触到一个13岁小患者,患有威尔逊氏病,这种病又称血铜蓝蛋白缺乏症,可造成体内铜元素的蓄积,铜蓄积可导致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只能接受肝脏移植。由于之前中国曾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泯灭了兄弟姐妹之间提供配型器官的可能,但是,庞大的人口基数仍然保证了这个小患者的器官移植!平均而言,等待器官移植的时间在3个月左右,这例肝脏移植费用约6万英镑,并且不被医保所覆盖。
在监控抗生素滥用方面,医院也有一个“有意思”的政策:如果某个病房被查出滥用抗生素,(该病房)医生们将被罚款,款项直接从他们的月工资里面扣除!在开药的过程中,每位患者会被分配一个二维码,他们处方中的药物及剂量也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识别,住院药房也会根据患者二维码提供药物,护士用药时,也会扫描患者的二维码以确保匹配。这些技术目前还没有在英国卫生体系中运用,但确实能够使得医院内的药品管理更加安全!
3.关于医院内“面子”文化的简单体验
关于文化差异方面,我个人感觉最大的困惑是“面子”这个概念,中国的“面子”似乎涉及到社会地位,社会利益,社会声望这三者之一或者是全部,与每一个中国人紧密相关!有面子,是以赞美来提高名声,增加同事对你的积极看法;丢面子,则会有分歧,会有当众的愤怒或攻击言论,极其损害与同事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在称呼同事时,应使用他们的职称表示尊重,这在中国文化中,在建设与同事的良好关系中都很重要。
在中国期间,周围的同事非常友好,经常主动带我去吃午餐或晚餐,但是也有几个传统,比如说餐桌上最高专业级别的同事来支付费用,不要把盘子的东西都吃完,以免别人误以为你没吃饱,座位安排的顺序也很重要,最高专业级别的同事坐在面对门口的位置,而最低级别的那个则背对门口。
尽管存在文化差异,但要真正了解一个文化,最佳的方法还是完全把自己沉浸其中,以了解其核心的真正价值。对我来说,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是今年的亮点,让我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是一段非常值得纪念的经验!
作者简介:执业药师孙博士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维也纳大学,是美国化学会会员、维也纳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中国执业药师。以专业知识,义务的、免费的服务会员,曾获得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保部、中国科协、全国学联、四川省政府联合授予的银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