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干了自媒体之后,我最大的感想就是:世界太广阔了,自己不会的东西太多了,想要知道的太多了。
可生命有限呐、时间有限呐、脑容量有限呐,根本学不完啊学不完,很多更是直接看不懂。
而且哪有钱给你光学不赚钱?日子还要不要过了?更何况,很多东西学了也没用,仅仅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或者说没有学了没用的东西,关键是你都能用所学来赚钱生存吗?不才在下还真的不能。
但还是挡不住感兴趣呐。
往好了想,那也确实是好事,那至少让人贪恋世间,哪怕生活中一地鸡毛,那还有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探索,自己的小世界至少很精彩。
这两天我就又燃起了熊熊的求知欲。
原本我是对毛爷爷打的那些仗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因为架不住家里有个老父亲从小到大见面就跟你聊毛爷爷,并且至今每次回家都能看到他在看各种抗战片。
但前两天偶然刷到一个小视频,讲毛爷爷自己最骄傲的一场战役是四渡赤水。
然后那个视频就讲了四渡赤水是怎么回事,看完大受震撼,虽然不是很懂。接着翻了底下评论,又去另一个平台搜了一个up主做的沙盘推演的四渡赤水讲解。
![](https://img.haomeiwen.com/i1750312/d43e2d5c3f06d6db.jpg)
怎么说,难道是老父亲给我的基因觉醒了?总之我看入迷了,只想把所有的讲解都刷一遍。然后再刷,直到自己能记住,毕竟对我来说,要听明白也不容易,尤其是我有记名字困难综合征。
沙盘推演是真的适合给我这种小白看,上帝视角可以看得清楚明了。我觉得比看电视剧过瘾多了,也高效多了。
人呐,就是会变,我自己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喜欢上自己曾经讨厌的东西。
可确实,很多自己曾经讨厌或者不感兴趣的东西,不过是自己的偏见,因为某些不愉快的经历而导致的偏见。
比如上面讲的,就是出于我讨厌老父亲总跟我讲毛爷爷,所以我连带着都不想听那些打仗的事情。但其实那些历史,非常精彩,值得研究回味。
还有一些偏见,是源于未知。
就比如说,我曾经很兴高采烈地给人推荐卫洗丽,我觉得卫洗丽这个东西真的太好了,太能改善生活幸福指数了。既能冲屁屁,又能在天冷的时候保持温暖不刺激屁股。天知道我小时候大冬天都是尽量瞅准了父母刚上完厕所的时机冲去上厕所的,因为那时候马桶圈都被他们坐热乎了。
但有一天,有人说她不需要,她说我觉得卫洗丽好的地方,在她家根本用不着。原来是因为她是北方人,北方人冬天都有暖气,家里温暖如春夏,根本体会不到屁股坐冰的感觉。
那一刻,我才把北方和南方的不同,切实地挂钩到了生活中的细节,才有了实质的体会。又进一步意识到,甲之砒霜乙之蜜糖可以表现在任何地方,没有人能够完全懂我,而我也不可能完全去懂别人。
心理的保护机制下,我马上又产生出以后不要轻易建议,而是得了解信息之后再建议的想法。但紧接着我又立马否定自己的保护机制:不建议怎么能获得对方的信息呢?不要怕被否定就不拿出建议,这个过程其实可以是个信息交换的过程。
就像这次,尽管我从没在冬天去过北方,但我已经仿佛体验过了他们北方家里的温暖干燥,并不像我们这边冬天需要裹着大棉袄在家里,要坐着不动还越坐越冷。
所以,真有意思呀,这个世界。
既然这两年不上班,真得好好看看好好学学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