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奕住

作者: 秦时明月wk | 来源:发表于2022-05-29 05:34 被阅读0次

    他是一个理发匠,为谋生闯南洋,历尽千辛万苦,后成为富可敌国的华侨富商,后回国定居,为祖国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奕住,于1868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镇。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1945年6月15日去世。

    他幼时曾上数年私塾,后协助父母种田。12岁时,他开始从师学习理发手艺。

    有一次,黄奕住在当地给一个财主剃头时,不慎将财主的头弄破。他怕财主找他算账,便外出谋生。

    1884年,黄奕住抱着出外谋生的想法,随一批同乡人出海,先到了新加坡,不久又流浪至印尼苏门答腊岛。

    他到此地,人地两生,语言不通,幸得一些同乡之助,在街头巷尾设一流动理发摊,夜间则借宿在一间妈祖寺庙里,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当地华侨称他为“剃头住”。

    刚开始,他的生意并不好,后来他看到码头人多,又去码头给人理发,但生意还是不好。

    一天,多一个有钱的华人见他天天在码头上剃头,就问他,你想多挣钱吗?

    这话问得黄奕住很兴奋,他说,想是想就是没有门路。那位华人告诉他,要想挣到钱,你得听我的。

    黄奕住华点头答应,那人说,你现在就把你剃头的所有工具,全部扔到河里。

    黄奕住一听傻眼了,那位华人富商说,你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先断自己的后路,背水一战,方能成功。

    黄奕住当机立断,把所有的剃头工具全部扔到河里。

    富商告诉他,剃头,每个人一个月才能剃一次头,时间太长。

    你看当地人,每天每人要喝几杯咖啡,你就担挑去卖咖啡,这样,你就能摆脱贫困了。

    黄奕住说,我没有本钱,于是富商给了他六元钱,作为资本,改业从商,充当肩挑小贩。

    每天,他走街串巷,卖咖啡以及其他日用小杂货食品,或到附近村镇叫卖。赚到一点小钱,算是解决了温饱。

    两年之后,他又在当地自由市场内建起摊棚点,继续经营日用食杂及土特产品。

    1898年,该市场已有240个摊点。绝大多数是华人经营的。黄奕住此时已娶妻生子。

    在其妻蔡缰的辅佐下,起早摸黑,通力合作,精心经营,生意取得较好的发展。

    不久,他将摊位扩展成一家正式商店。随着生意的经营发展,黄奕住买了一辆马车,经常亲自驾驶到附近村镇收购廉价土特产及推销商品。

    此时的黄奕住手里有点积蓄,但他一直想着赚大钱。

    一天,他附近的仓库失火,大火被扑灭后,他的儿子从烧焦的仓库内,捡回一把糖果。

    黄奕住灵机一动,要买下这个失火的烂仓库,去卖那些没烧完的糖果。

    这下,黄奕住没有把握住,连同借来的本钱也赔上了。

    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糖价猛增,黄奕住存放在仓库里的那些糖,一下子大赚了一笔。

    1 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爪哇地区的甘蔗种植业及制糖业进一步发展。

    生产的甘蔗糖都运往三宝垅销售,而后有的转口输出至欧美各国。

    中爪哇地区成了世界主要制糖及销售糖业的中心之一。黄奕住以敏锐的洞察力,意识到经营糖业的发展前景。

    因此,1895年后他以经营糖业为主。从1895年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爪哇糖价维持在100公斤售价10盾至12盾左右,比较平稳。

    黄奕住以较低廉的价格向各中小榨糖者收购后,批发转售至爪哇及印尼各地,并组织输出至新加坡及欧美各国,获得可观的利润。

    据有关资料记载,至1914年,他的总资产已达300万盾以上,他的名字已被编入《世界商业名人录》中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尽管爪哇离战区较远,干扰不是很大,但由于战争及交通等关系,不少糖商担心欧战影响输出,犹豫观望。

    黄奕住以过人的胆识,雄厚的资金,乘势继续收购了大量的蔗糖。

    1913年和1914年糖价每百公斤售价为11.66盾和12.1盾。但1915年至1917年,由于战争影响供应,欧洲各地糖价大涨,陆续涨至16.33盾、18.22盾和18.34盾。

    因此,这几年间黄奕住又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洲地区由于战争破坏,食品及砂糖奇缺,加上西欧航运恢复,糖价开始回升,甚至一日数千。

    1919年每100公斤升至28.40盾,1920年更猛增至53.45盾的空前水平。

    黄奕住的“日兴行”库存的蔗糖不仅畅销一空,而且还利用此大好时机,大量购进和大批输出,获得空前的暴利。

    当时印尼是荷兰的殖民地,看到华人黄奕住暴富,向他征收总资产30%的“战税”。

    荷印殖民政府下令要黄奕住的“日兴行”补交各项“战税”1500万盾。

    事实上,黄奕住的“日兴行”和其他华侨糖商在过去5年间都已照章纳了税。

    黄奕住认识到,由于中国政府的孱弱无能,无法保护华侨正当合法权益,广大华侨和华商始终处在寄人篱下的海外孤儿的艰难境地。于是决心“业成返国”。

    于1919年4月5日,将其所积资金约合2000万美元汇回祖国,结束了他侨居印尼35年的生活及事业,返回福建厦门市鼓浪屿定居。

    黄奕住在返国前夕,即已考虑今后如何运用其资财为祖国的复兴及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合起来,他在这方面的主要活动可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其一,创办银行,扶助发展华侨工商业,振兴祖国实业。他从印尼返国途经新加坡时,即投资入股华侨银行40万元叻币。 

    他和著名菲律宾爱国侨商李清泉及薛敏老等人,决定共同“倡组中兴银行,以挽回权利”。

    “中兴银行”初定注册资本1000万元,先招股500万元(菲币)。黄奕住认股100万元。该行初创时,实缴资本为200多万元。黄奕住实际占了该行投资的一半,他被推举为该行董事。

    1920年,黄奕住专程前往上海,拜会了一些著名人士,如上海《申报》董事长史量才、银行家胡筠等人,共商“谋设中南银行于上海。

    1921年7月5日,上海中南银行正式成立并营业。该行创办之初预定招股2000万元,第一期缴足资本500万元,黄奕住认股350万元,占70%。

    在中南银行举行的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黄奕住当选为董事长。

    其二,创办经营社会公用事业,建设家乡,创建了厦门市自来水公司。

    1923年5月,公司经当时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创建“商办厦门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

    初定资本为100万元,黄奕住先认股40万元。

    1926年7月第一期工程竣工,开始供水,1927年全部工程完成。蓄水池最高水量为2亿8千万加仑,可供全市20多万居民9个月之用,黄奕住当选为公司董事。

    黄奕住还承办了厦门电话公司,发展厦门市内外的通讯联系。

    1905年,厦门至漳州的铁路即已开始兴建,1910年正式通车。

    黄奕住还积极从事厦门、鼓浪屿的房屋及市政建设。

    1930年,黄奕住组建了黄聚德堂房地产股份公司,投资金额为245万元,占1930年厦门全市全部房地产投资的1/3左右。

    1920年黄奕住返回祖国以后,对福建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许多捐献。由于捐献太多,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黄奕住的一生经历和思想言行,在老一辈华侨、归侨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他从一位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剥削压榨而无以为生的中国农民,被迫出洋谋生。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心经营,从一位剃头匠、肩挑小贩而成为富有的侨商。

    从一位自发的具有淳朴乡土观念的中国移民,成为自觉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及家乡的仁义之士。

    他积极支持、资助并直接从事祖国及家乡各项建设事业,他是爱国华侨领袖、华侨企业家和民族企业家,受到广大华侨及国人的推崇。

    他一生始终坚持爱国主义思想,为做一名中华民族的儿女而自豪。

    直到临终之际,他仍谆谆教诲其子孙。要继承其遗志,忠于祖国。这些思想品德是值得人们学习和纪念的。

    黄奕住于1945年6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不幸病逝于上海,终年80岁。

    黄奕住的爱国精神,人民永远怀念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奕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tl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