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生活越孤独,他就越习惯于书面的记录来代替对话。
小说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期,奥匈的克拉丽莎和高卢的莱奥纳尔相爱,战争的发生让两人被迫分离。战争结束后,奥匈做为战败国,借克拉丽莎的视角,展现了底层百姓经历战争后的悲惨生活,食不果腹中还要惴惴不安的观察四周,是不是会有人举报。在时代洪流下,你我皆是牛马,逃也逃不开。
一战除却构建了克拉丽莎和莱奥纳尔的对冲身份外对整体剧情影响不大,主要关注点在于克拉丽莎未婚先孕带来的心理冲击以及对人生的影响。
克拉丽莎每个时期的经历都像极了当代年轻人经历的人生。
学生时代:克拉丽莎有英俊潇洒的哥哥和社会地位极高的父亲;在人际交往上能清醒地处理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为了寻找人生目标,在学校大量的学习各类课程,参加各类讲座的,以上种种都具有大女主的风范。像极了当代勤奋学习的大学生,不管是考研、考编还是实习,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选择,并愿意为之努力付出时间和精力。如果我们愿意感知生活,总会满载而归。克拉丽莎逐渐具备了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优秀的总结能力后,因为和希尔伯斯泰因教授的一次交流,职业生涯产生了质变,一方面让她在事业上做出了坚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得到了教授的赏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另及,弗洛伊德再次被安利,在心理学研究上总是难以避开的大山。
恋爱时期:男女主人公的身份设定和《广岛之恋》相似,战争中的敌对国之间的情侣的爱情。克拉丽莎爱上了敌人,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循此苦旅,以达天际。爱情和爱国形成的强烈对冲,显然并不符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普世观。但又不可否认人和人的吸引中,一定是对方有自己需要的特质,克拉丽莎和莱奥纳尔的情感既有戏剧性巧合的宿命感,第一眼见到你却像就别重逢,又带有爱情突发性的浪漫感。自由恋爱找的对象,除了父母不满意,其他的自己都很满意;父母介绍的相亲对象,除了自己不满意,父母各方面都很满意。恋爱和婚姻在两者的拉扯间推动了年轻人思念难做假。此时的克拉丽莎大概是沉迷于落日和晚风,渴望有一个人,能够岁月经年仍拉住不放,不许沉沦,不许随波逐流,不许就此沉睡。
婚姻时期:另一半的选择上。克拉丽莎在世俗面前,为了父亲和孩子的未来,果断找了老实人接盘。为什么谈恋爱尽量不要找老实人,因为他们除了老实可能没有其他任何优点,克拉丽莎在假结婚中被迫失贞,女性在男女之间力量的弱势无可忽视。茨威格用大量的笔墨渲染了克拉丽莎得知自己怀孕后的微妙心态,最后的一切选择都是为了孩子。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有了孩子后习惯将自己的身份定位优先为母亲,其次才是诸如职员,女儿,自己等,一切以孩子为核心的生活,一方面是对孩子炽热的爱,另一方面则是逐步丧失了自己的人生的嘲哳。当然如果将母亲的身份定位为生活的全部则另议。
布朗柯里克和克拉丽莎的婚姻,最初也心怀鬼胎,为了有机会不上前线向克拉丽莎求婚,理性起来的人都会将很多事件排在爱情之前。结合现实,有许多当代年轻男女,一方面为了躲避来自社会的压力,一方面为了找个生活搭子。尤其是同性趋向的青年,选择假结婚。但是残酷的现实和美好的想象产生了巨大落差,以婚内暴力为最残酷的事件,同时为大家敲响了警钟。不管是因为爱情,还是假结婚,都需要好好验证对方的人品后再考虑结婚一事。虽然对离婚的发生,大家已经宽容了很多,但终归回头需要莫大的勇气,着实不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