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想法
生命的沉思 读罗寄一《诗六首》有感

生命的沉思 读罗寄一《诗六首》有感

作者: 林清远 | 来源:发表于2022-08-17 15:03 被阅读0次

    罗寄一(1920-2003),原名江瑞熙,祖籍安徽贵池,生于天津。一九四三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经济系。四十年代在桂林、重庆的《大公报·文艺》和昆明《文聚》上面发表过新诗和散文。

    1937年夏,人们遭受到侵略者一次又一次残酷的打击,华北地区陷入了巨大的灾难当中,华北三所著名高等学府北大、清华和南开大学无奈启程南下,于西南边陲的云南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当时的中国,人们罹受前所未有的毁灭性迫害,社会形势十分严峻,正处在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转折点上。这样的环境,一批被爱国热情不断推动的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狂热的新诗浪潮。他们内心深处的迷茫、孤寂与痛苦,只有借助诗歌和艺术才能得以排遣。由此,西南联大诗人群从此成立,罗寄一就是其中之一。

    罗寄一应属于西南联大诗人群系,诗作数量不多,迄今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野。 罗寄一的诗意象繁美,富抒情的乐趣和圆浑的哲理。《诗六首》从表面上看是一首爱情诗,但是仔细品读之后会发现这六首诗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个人事物与社会事物,个人与集体,甚至上升到个人与全人类关系的思考;生命的价值以及爱情中由个体生命到两个生命结合后凝聚的力量。

    个人与集体、社会以及全人类关系的思考

    第一首诗第一节叙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深沉的礼赞,诗人的“阳光又一次给我慈爱的提携/要是能用敏感多血的手掌/抚摸一下皱折的山峦,起伏与光暗”,与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有异曲同工之妙,但罗寄一的诗一句“犹如人类全部波涛的凝固”,瞬间把对国家的关怀上升到对全人类的关切,气魄和视野更加阔大。第二节出现了“鹏鸟”“振翼而起”等词,暗用了庄子《逍遥游》的典故 与之不同的是,罗寄一此处超越遁世逍遥的心态,而希望能与芸芸众生童欢乐,共泪水,结尾写诗人面对世界,全人类以及爱情时的复杂心理,把个人与社会相结合,将国家与情爱相结合。

    第一首诗在内容上,把诗人对祖国河山的关怀进一步上升到对全人类的层面,同时从抚摸山峦到化成叹息没入世界,首尾呼应,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对个人与集体、社会以及全人类关系的思考,不是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去审视世界,而是满怀爱去为这个世界做出努力,为世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世界,与全人类同甘共苦,把个人与集体命运紧紧相联系。

    生命的真谛

    生命是西南联大诗人群诗人创作的常见主题经历战乱,对经历战乱,对现实、对自然、个人、人类,诗人们有了更加丰富的生命体验和思考。第二、三首诗都是在围绕生命这个主题展开的。

    第三首诗,诗人把个人想象成一滴水,欢乐与忧愁在不断交织着,如果要“突破它,唯有归诸于大海的宁静”,即一滴水最好的生命归宿就是和千千万万颗小水珠一起投入大海的怀抱,也只有在苍茫的大海里才能彰显它的生命价值。第三首诗的最后一节,诗人在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又陷入了焦灼和年轻人的迷茫无助之中,为之叹息。第四首诗写诗人在火车轨道上行驶时产生的对生命的价值思考,“无始无终”“霉臭的泥土”“绝望的火星”“严酷的围困”,诗人选取冰冷的意象和冷峻的文字,营造出人们处境的悲惨,这样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在无边的阴暗里,诗人是迷茫而又无助的,此时黑暗中出现了一缕光明。上帝告诉那些对未来迷茫无助的人:你要承担。上帝的话铿锵有力,明确指出了人类应该承担历史责任。最后一句“我赞美生命”,正是诗人个人思想发生巨大转变的体现,此时的诗人已从对生命的迷茫中走出来,转向对生命价值的肯定与期待。

    爱情的力量

    爱情看起来是本组诗的主题。第四、五、六首诗重点描写了两个个体的由于爱情结合成一个整体,犹如两个成熟的生命融为一个无处不在的整体,使“我”的灵魂为之弥漫和燃烧,以至于爱情成为凝聚生命力、荣光和意义之所在。诗人的笔下,爱情是温暖的,它能够让一颗寂寞悲痛的心归于平静;爱情是风姿绰约的,它足以直指那颗燃烧弥漫的灵魂;爱情是迸发生机的,它可以支撑人类坚定信仰。

    这首诗的结尾部分,诗人指出爱情的力量作用下,两个生命个体结合所迸发的巨大力量,呼吁要承担人类尊严 展现生命价值。第四首诗中写到“我和你合并”,形成磅礴的,无往不在的整体,把这种整体形容的更有气势,更有力量,它可以消解心中的悲痛,让人没入无边的宁静之中。第五首诗将这个整体产生的力量上升到灵魂层面,“我们底拥抱吸引全世界的荣光”,进一步增强了这个整体的作用。最后一首诗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强烈的呼唤和号召,情感真挚热烈,直接道明了生命结合之后凝聚而成整体的力量,犹如源源不绝的喷泉,是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总体上看,《诗六首》围绕生命这个永恒主题,展开了一系列思考:个体生命与集体、社会乃至全人类的关系;生命的价值何在?如何实现生命的价值?最终得出结论,个体只有拥抱全人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里才能得到其生命的终极价值体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命的沉思 读罗寄一《诗六首》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ewj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