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各种心理学书籍中,作者都会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延迟满足感的重要性。
是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些4岁的孩子分别放在独立的房间里面,房间里没有任何的娱乐用品,只给孩子一块糖果,并且告诉他如果现在马上吃掉糖果就只有一颗糖果,如果20分钟之后检查没有吃掉糖果,就可以再获得一个糖果。试验结果表明,哪些能控制住在20分钟之内没有迟到糖果的孩子,在后续的成长发展中相对更容易获得成功,学习成绩表现也更好。
因为现在身边接触了一些孩子,就总是能在他们的身上看到一些现象,比如:想要的东西就像马上拿到手里,哪怕妈妈说现在还没弄好呢,不能马上就吃,但是他也会突然大喊大叫,手拍着凳子,就是要马上获得。
没有觉得惊讶,就是觉得真的是这样的,因为对自己的小时候没什么具体的印象了,现在能观察到周围的小朋友觉得很有趣,感觉看到了一些真实的案例。
还有一次我和小侄女一起玩抓娃娃机的小玩具,她自己总是抓不到,我就一个一个按钮的教她这些按钮控制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抓到。但是最开始的时候她还是分不清记不住,爪子总是不能正确的抓到。我发现她很气馁,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抓娃娃的高手”她就想放弃,就一直让我抓。我就鼓励他,说多试几次,我也在旁边偷偷地“辅助”,在真正的成功一次之后,我就对她疯狂“彩虹屁”,可以看到她非常的兴奋和开心,并且更加努力去抓娃娃了。
我当时就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训练,一个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努力,做成一件事情,那对于他自己自身的信心建立会起多么大的作用啊!所以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的书里会提到要给孩子培养一个兴趣,就是发现自己是可以通过坚持做一些事情,能达到比周围小朋友都好的地步,是培养孩子对社会和他人的兴趣很重要的一点。
现在很多成年人,都会没有自己真正的兴趣,问他们他们也会说感觉对什么都有点兴趣,但是又没有很深的兴趣;还有的会说觉得自己从小到大就没做成过一件事。这样的人在做事情的时候,通常都会在事情开始之前,对自己产生很多怀疑,并且关注的重点会在这件事情我能不能做好上,而不是我怎样做能够做成或者做好。
孩子小时候会非常关注父母的评价,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就是他们最大的“重点”。父母会在孩子能说话之后,交给孩子一些古诗和英语单词,因为只要会背这些孩子就会受到鼓励,,所以他们会很愿意在别人的面前展示自己最近的成果,这个时候我们的自我评价来源于外界,这时候的环境作用就会非常大。
正向和逆向撒娇。这词是我自己发明的哈哈,有时候孩子们会因为想获得一些好吃的,和大人撒娇想要让大人给自己买;有时候就说:不买我就不和你好了,这种逆向撒娇也很有趣。想通过自己的情绪表达来操控局面。
在孩子身上能看到很多我们比较原始的一些情绪现象,因为孩子是藏不住情绪的,他们会激动地表达开心,也会愤怒的表达情绪。对孩子们观察对于我来说能让我看到我们的情绪在本能的状态下是怎样表现的。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