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开了一家公司,一直在招人,有个23岁男孩来应聘,居然是父母陪同来参加面试,一进公司,他的爸爸就开始侦察工作环境,询问工资待遇。
朋友很无语,他对我说:“像这样的孩子,大多是不可能被录用的。”
听说了这件事,我也很震惊。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都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感,总觉得为孩子做得不够多,不够好,舍不得孩子一个人在外,所以事事亲力亲为。
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都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愧疚感,总觉得为孩子做得不够多,不够好,舍不得孩子一个人在外,所以事事亲力亲为。
然而,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父母心太软,对孩子太不舍,是一种奉献,也是一种残忍的爱。
想让孩子未来之路走得更好,家长还是“心硬”一点儿。
一、心硬一点,孩子才会独立
70岁的妈妈,还在全心全意地照顾三十九岁的儿子,给他收拾屋子,帮他做饭,榨果汁,拍戏时,跟着儿子跑剧组,甚至四点起床给儿子熬梨汤。这不是段子,这就是前段时间微博热搜的演员朱雨辰和母亲的真实事件。
这种爱,让朱雨辰倍感压力,他甚至对妈妈说:“你这样会把我搞死!”但是朱妈仍然没有放手。
有这样一位不放手的母亲,人到中年的朱雨辰都没有迎来独立的机会。
孩子终究会长大,培养孩子独立是父母的责任,这种能力,是在幼儿时期奠定的。
有位妈妈曾在群里自豪说:“儿子5岁了,今天早上起床之后就自己收拾衣服,洗脸,刷牙······孩子也非常享受这种独立的感觉。”
不过没想到被孩子奶奶看到,说:“他还这么小!你怎么忍心让他自己做?”
事后这位妈妈说:“我觉得委屈,却不后悔,现在多教孩子一点,等他长大不在我身边,才会照顾好自己。”
大家纷纷为这位妈妈竖起大拇指。
父母忍住担心和心疼,选择放手,不是不爱他,而是付出了万倍的深情。
反而,因为舍不得,就替孩子把所有事情都做了,这才是最不负责任的爱。
二、心硬一点,孩子才懂得自律
心太软的父母,很容易妥协。
爱孩子是做父母的本能,把孩子教育好才是本事。如果说孩子是一棵小树的话,父母舍不舍得修剪?小树只有修剪才会长高长的挺拔,才会成材。
有次在超市遇到邻居带着儿子,孩子东逛西逛,拿了好几袋糖果,我笑着问:“买这么多,打算吃多久。”
邻居摇了摇头说:“几天就吃完了!”
“糖不能多吃。”
“我也知道,但是他不依,不买就躺地上哭,甚至不吃饭,我就没辙了!”
结果呢,孩子变得不能等待,一有愿望就会“我要,我就要”,父母则立刻满足,孩子的自控力越来越差。很多时候,不是孩子没有自控力,而是父母没有坚持,难以狠下心来say no。
这个时期的孩子,约束他们行为的力量不是靠自己,而是靠父母。
只要父母给孩子定好规矩,忍得住不为孩子的眼泪妥协,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慢慢地改正自己的行为习惯,自律也就慢慢形成了。
三、心硬一点,孩子才会有责任感
有一些家长,孩子犯了错,第一时间不是告诉孩子错在哪,而是护短、帮孩子逃避责任。
电视报道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名公交司机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
他做了三件事:一、把车缓缓地停在马路边,并用生命中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二、把车门打开,让乘客安全地下了车;三、将发动机熄火,确保了汽车和乘客的安全。做完这三件事,他安详地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松下幸之助说过:“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独自承担这些行为的哪怕是最严重的后果,正是这种素质构成了伟大人格的关键。”
不论是在职场、社会还是家庭中,责任心有时比能力更重要。
四、好孩子变坏比坏孩子变好要容易太多
你不告诉孩子,哪些事是对的,哪些是错的,甚至替孩子承担责任,孩子就会觉得:“有爸妈在,犯再大错也没事!”这其实是很可怕的认知。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我们班上有个男生学会了抽烟,甚至怂恿其他同学抽,屡教不改之后,我便请家长过来,本想着家长能配合我说说孩子。
结果倒好,家长一见面就拉着我:“老师,这才多大点事,孩子小,抽烟只是好奇,闹着玩,您睁一着眼,闭一只眼得了!”
我听了又生气又无奈。没过多久,这个抽烟的学生认识了一些社会青年,经常闹事,被学校开除了。
大人狠不下心管孩子,学坏真的是一件很快的事情。很多父母就像这样,非要孩子酿成大祸才追悔莫及。
心硬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爱得恰如其分,他们善于审视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
虽然松开了手,但是不要移开关注的眼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赶考状元网,由王老师(微信号:18964321820)排版整理,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