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拖的越久,欠的越多。
这句话是老师一对一指导的时候告诉我的,仔细想来,这第二次我已经拖了好几个月了。停滞不前,便是退步。
这几个月,我经历了一些人生中并不愉快的事情,家庭的经济变故,父亲的堕落,母亲的小事故,以及弟弟妹妹在青春期敏感多疑难以管教的种种都让我焦头烂额。但是,还好,一切都会过去的。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并不是一场帆风顺的旅途,而是一次不断解决麻烦的冒险。前方会有未知的“怪物”出现,卯足劲,不言弃,使出浑身解数,战胜以后,你便升级,越来越强大,看到的风景也就不再一样。
我是将近九月左右才开始看书的。为什么要看书呢?一是因为我的底子并不是很好,肚子里墨水不多,很难输出,每次提笔都是绞尽脑汁才挤出几句话,却也不经推敲。二是因为我觉得好习惯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开始每天挤出一些时间去书店里,融入学习的大氛围。
二.困惑+解惑
有时候心血来潮,我会想着不如写点什么吧。比如今天经历了一件值得记录的开心的或难过的事,就用文字记录下来吧。
我想我一定要认真的思考,斟酌一字一句,写出华丽的篇章。可是当我真的提起笔的时候,脑子里却空空如也,我遇到了以下问题:
1. 我希望可以写出动人的语句,渲染力强,读者看了感同身受,却每每连自己都打动不了,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2. 从一个内容的结束到另一个段落的开始,我经常不知道怎么自然的去过渡。
后来我才明白,先完成,再完美,从完成到完美,是一个慢慢的过程。
我错在刚跨出走路的第一步,却想着赶紧跑到终点,还没越过起点的草木,却一心想去看尽头的山水。
我的输出不行,是因为我的输入不够多,思考不透彻。
所以,我开始慢慢培养看书的习惯。
(输入来源有:优质书籍、优质公众号、经典影片、知识付费学习课程)
但是看书的时候,我又遇到了一个困惑——我不会抓文章的重点。我急于求成,我想把什么都灌进自己的脑袋里,我恨不得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每一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成了重中之重必须要积累的要点。就像我手里握住了一把沙,我努力抓紧,却一点点,全部流失于指缝。到最后,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并没有思路。
通过老师的解答,我明白了这和我的逻辑思考力有关,我的逻辑性可能比较差,但是这并不是短时间可以训练出来的,我应该学习刻意去拆。去拆这篇文章的框架结构,列出提纲,写出每一部分的关系,一步一步找出中心思想。
关于文章的过渡,是有一定技巧的,要多做收集,学习别人是怎么过渡的,刻意去拆解文章的过渡句。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明白写作非常重要的有两点:第一,输入+思考才能更好的输出;第二,拆解+模仿才有更多的积累。
这次一对一指导,我收获最大的还是如何拆解公众号文章。从形式上的标题、开头、正文的逻辑结构和结尾,再到内容上的观点和素材还有论述方式。
之前我一直都是有投稿这个想法的,我之前也投过稿,但是一直没有回信。
所以我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我的文章不行,到底什么样的文章才能过稿。
通话完以后,我才明白,原来我的文章,很可能在投稿的时候,第一眼就被PASS。我跨出的第一步,方向就已经错了——我的标题平淡无奇,就像是我拿着一块海绵的敲门砖,那扇门并没有被我敲响。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充斥着流量的时代,大家的注意力是稀缺的,所以标题非常重要。
读者只会给你一秒钟的时间来决定他们是否看你的文章,所以标题一定要吸引眼球,一定要给读者一个打开阅读的理由。
常见的标题5个技巧1.与我相关 2.制造冲突 3.替读者说话 4.引起好奇 5.呈现利益
开头和标题一样,是为了吸引读者去读正文内容。
开头的第一句话套路:1.三原则(1给读者一个看第一句话的理由 2创建一种场景 3激起兴趣,让读者信任)2.视觉吸引(图片、音乐、3 B:美女小孩和野兽)3.内心独白4.开门见山5.问答式 6.说现象 7.讲痛点 8.从标题找关键词 9.借势(傍大腿借用权威)10.讲故事
正文的框架逻辑结构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作者的观点能否清晰的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自媒体写作的三种框架有1.讲故事 2.说观点 3.故事+干货+人情味
最后就是结尾:结尾总结,加深读者的印象,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
在不了解拆解文章之前,我写文章都是看心情自嗨式随意发挥,标题不吸引人,开头没有亮点,正文框架逻辑结构紊乱,结尾总结不到位。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的文章不过稿的原因,我的文章没有合理的方程式。
在学习了拆解文章之后,我突然明白,天下文章一大拆,拆解是为了更深入更透彻的分析学习优秀的文章,为了更好的学习写作的技巧,代入写文章的“方程式”。
下一阶段目标计划:
1. 每天抽出部分时间看书
2. 摘抄值得积累的句式并进行拆解学习
3. 拆解自己喜欢的文章
4. 看书或电影,写感悟
每天坚持一点,每次进步一点,旅途也许很长,慢一点没关系,路上的风景也值得欣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