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女生说再也不理你,不是真的讨厌你,而是她很在乎你;女生说没事,就是有事;女生说没关系,就是有关系。”
不是再也不理你,而是我很在乎你——葡萄读书笔记-第四周-《非暴力沟通》这是《我的少女时代》中的一段台词。这种台本在真实世界里好像也常常上演,有过之无不及,只不过掌握好语言翻译密码是个技术活,如果对方是个木木的小哥,“再也不理你”,回过来的就是“不理算了”,你说“没事”,他就真的觉得是没事了。然后呢,就是两边都不爽,或者一边不爽一边觉得莫名其妙。冷战、吵架、小事化大……啊哦……
这周继续读了《非暴力沟通》的第五章“感受的根源”,第六章“请求帮助”。
一、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认为自己犯了错。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厌恶自己;
第二种,指责对方。争吵时,我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了解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时也许我们会感觉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这么说也许是源于他的需要没被满足。
我们的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在沟通时的选择不同,感受就会不同。感受源于自身,而不是他人。我记得之前无意中我用过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在一段有缘无份的感情中,一个人对我说,“我没有伤你吧”,我对他讲“你没有伤我,伤我的不是你,是我对感情的期待”。没有无谓的情绪纷扰,这种感觉大家都比较舒服。
还有一点,很多时候大家倾向于批评与责怪,批评里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说“你冷酷你无情”,其实他是表达一种渴望,渴望你对他不冷酷不无情。但是如果有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击常常是申辩或者反击。那么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我希望你理解我”,“我希望你能常常陪我一下”,对方听到这样的话,也许就会直接考虑这个请求了。
二、请求帮助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在表达了观察、感受、需要之后,我们就可以提出请求。什么样的请求容易得到积极回应?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而且请求越具体越好。对自己的认识越深刻,表达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称心的回应。
其次,请求反馈。我们的意思和别人的理解有时候可能是两回事,请求反馈能够确保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意思。
第三,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人们对命令的反应是服从或者反抗,一旦人们认为自己是被强迫的,就不会乐于满足他人的需求。
以后我们尝试着不去说“你很讨厌,我再也不理你了”,而是说“我很在乎你,请你也在乎我的感受”,那么即使男主木木的,可能也会得到积极的回馈吧。心与心的距离是不是也更近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