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彰大会上,科长对少年怒吼:“你再这么嚣张,我把你调糖精车间去!”少年不甘示弱:“我觉得能去糖精车间很光荣噢!”现场的糖精车间工人纷纷对科长抗议,什么意思,糖精车间的人就不是人啊?
科长大怒,让保卫科把少年拉出去,结果站在后面的工人们往前簇拥,根本不让少年出去,保卫科的两个人敌不过众人,小声对少年说:“好汉不吃眼前亏,今天这事儿闹大了。”
眼前的一幕闹剧,是路内的小说《少年巴比伦》中的一幕。本书故事主要讲述了1992到1994年期间,少年路小路在化工厂当学徒的故事。

全书的叙述风格轻松,在插科打诨中透露着一丝对生活的不甘与无奈。
本书作者路内,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年度小说家、春风图书奖年度白金作家等。代表作有《少年巴比伦》《慈悲》《雾行者》《关于告别的一切》等。
在这本《少年巴比伦》中,路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将主人公路小路在糖精化工厂的学徒生活生动描绘了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笑中带泪,读着读着,仿佛读到了每个人那既无奈又肆意的青春。
在书中,高中时的路小路成绩不佳,毕业后父亲托人在糖精厂帮他找了一份钳工的学徒工作。他懵懵懂懂来到糖精厂,好在带他的师傅在厂里是个牛人,起初也就没人赶欺负他。
后来师傅退休,路小路被调到电工班,也过了一段舒坦日子。谁料,在时代的下岗大潮中,糖精厂不仅没有亏损,倒是凭借新任厂长的眼光,又扩建了几处厂房。
所以谁都不愿意去的三班倒糖精车间,就需要扩招工人。那些在领导面前总是惹祸的“顽劣分子”,当然是第一批被发配出去的,路小路就榜上有名。
所以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路小路“大闹”表彰大会。
其实那个闹剧,主要的源头还是道貌岸然的科长。他以调到糖精车间为由威胁路小路,但是他却忘了,糖精厂最大的一个群体,就是糖精工人,他把调到糖精车间作为路小路的惩罚。
结果万万没想到路小路的一句“去糖精车间很光荣。”激起了工人们对科长的不满,矛盾升级,最后科长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作罢。
表彰大会成了闹剧大会,路小路在厂里的前途也算是葬送了。
——
前几天在看这本《少年巴比伦》时,常常会回想,1992年的我在干什么?1992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本书之所以让人一口气读完,除了路小路身上那种顽皮的清醒,更多的是对90年代的怀念。
路小路其实也不是清醒的,在书中描述的那三年,他一直都在浑浑噩噩混日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也不知道前途到底是什么。
但青春恰恰就是这样,只有挥霍过去,才知道什么是自己最在乎最珍惜的。
本书的叙述风格轻松幽默,无奈中带着对生活的调侃。所有事件包括路小路和白蓝的爱情线,仿佛都是不经雕琢浑然天成一样,把人代入其中一口气读完。
路小路虽然对生活没有具体规划和期望,但在看似顽劣的外表下,他始终都渴望去读书。所以当白蓝建议他去考夜大的时候,虽然犹豫,虽然害怕,虽然最后的妥协更像是别无他路,但如果不是真心想做,我想任何人都不会说动他的。
——
青春年少时的悸动,最为刻骨铭心。就如白蓝之于路小路,开始得顺其自然,结束得也颇有仪式感。
遗憾,是年少爱恋中不可避免的元素,也是让年少爱恋得以永恒的元素。也许就是遍寻不到踪迹的告别,才让白蓝在路小路的世界刻骨铭心,也让路小路得以在白蓝此后的人生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之间的爱情,纯粹,令人动容,也注定不能长久。也许青春就是如此吧。
——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路内的作品,文字中那种自然流淌的力量沁人心脾,让人挪不开眼睛。这本书强烈推荐给所有喜欢读书的小伙伴。
不说了,我要去把他所有的书都找来看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