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年班里奖助学金的评定结束了,但是几天来心里却无法平静。因为我不知道这次小组的评定结果是否让大家都满意,结果会不会比想象的要遭。每年评定结果出来之后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几家窃喜几家泪流。心里其实明白,有些名额没有用在真正有需要的同学身上。有时候公平离自己那么近,想要公平却是那么难。奖助学金,是真的渐行渐远了吗?
奖助学金是为资助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学生而设立的资金,其意义也不言而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部分同学家境情况相当的班级来说,评选奖助学金是一件纠结又无奈的事情。大一到大三,我一直是评选小组的成员,对比三次评选,不管是评选者还是被评选者,我都能感到大家的目的和心思越来越没那么纯粹了。大家心理的变化导致评选奖助学金的难度越来越大,这直接影响了评选的结果。助学金在某些人看来就像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我能接住就接住。也有人把助学金当成了自己的生活基金,用的不亦乐乎。我们没有从心里重视奖助学金的存在,只把他们看成一叠叠钞票。如果大学生为了得到国家设立的励志奖助学金而弄虚作假、损人利己,慢慢丢掉谦让感恩、助人为乐的意识,那么奖励的初衷真是渐行渐远,我们的国家也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了。的确,在我们系的奖学金的评定中,活动的分数占的比重过于高,这导致平时文化课成绩很优秀活动少的同学很难拿到奖学金,而有些同学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加上活动分数综合成绩却能名列前茅(比我说我),这显然不是一个很科学的评选方式。过度注重活动加分,一会导致专业课优异的同学不能正视奖学金从而放弃它,二会导致活动积极的同学不能很好地兼顾专业学习,导致舍本逐末。好的奖助学金评定方式,一要促进大家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二要合理调节大家的课外素质拓展活动,而并非一味偏向一方。但不管怎么样,专业课的考察要放在首位,因为这是得奖之本!不管别的班级是怎么选,不管学校的整个风气是什么,在我们力所能及之处让阳光照进来,不让奖助学金的意义渐行渐远!
当我得知薛亭主动放弃了他的奖学金名额时,心里面好像塞进了一块石头。我清楚他为何这样做,但是我还是简单的问了他原因。不管其他,薛亭这个行为真是爷们之举,如果他是女生我真想上去亲她一个小时。当你还为没有拿到助学金而无奈时,当你还为没有拿到奖学金而怨恨时,先静下来想想自己为这个班级为大家付出过什么,而不是一味的去争夺什么。那些有幸得到奖助学金的同学,要存感恩之心,毕竟你的得到意味着另一个同学做出了牺牲。先付出后收获,我们身边有眼睛雪亮的人,他们会记得那些人的付出,到时候也会给予他们支持的回报!两年过去了,也许我们真的要重新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同学了,大家确实都在改变,但是方向貌似有所不同。也许大家都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毕竟是大三了,僧多粥少的现状里,我们到底如何去取舍。无论如何要知道,我们也许不知道我们将来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一定要清楚自己不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无聊之笔,聊以慰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