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课例为上海宝安区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现场公开课)
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选自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八组。本组单元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本组课文的教学任务为:“要注意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学习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伯牙绝弦》主要写了俞伯牙、钟子期成为知音的传说故事。在《列子》、《吕氏春秋》等古书中均有记载,也流传于民间。明代小说家冯梦龙根据这个传说创作了《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收在《警世通言》中。
教学目标:
1、 朗读古文,读懂故事,背诵全文。
2、 品读“高山流水”之妙,感受相知之美。
3、 了解古琴,聚焦“知音”及 “知音文化”。
教学重点:诵读古文,品读“高山流水”相知之美,聚焦“知音”。
教学难点:聚焦“知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子部分(5分钟)
谈话:同学们好!你们是弘雅小学五年级(2)班赵府进老师班上的学生,听说赵老师说你们很厉害,已经背过了《兰亭集序》、《桃花源记》等很多古文。今天曾老师与你们第一次见面,带来了一篇六年级的古文,你们有信心挑战这课的学习吗?请三位学生谈谈。看来名不虚传,你们的确是赵老师的“高徒”,也是弘雅学校五年级形象的代言人。那好,期待你们这节课上的精彩表现,我们就一起上课吧。开课。
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由英国诗人兰德所写,我国作家杨绛先生翻译的一首小诗——《生与死》,请生齐读。
“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教师相机板书:大自然 艺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第八单元。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36页,齐读单元导读。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组课文的第一篇——《伯牙绝弦》。
板书课题:伯牙绝弦
齐读课题,注意读准“弦”的读音与写法。
过渡: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因“听古琴得知音”而产生的千古佳话,去感受这个故事中的最美相知与最痛别离。
一、 聆听高山流水之妙(15分钟)
1.初读:请生自由朗读课文,读词、词组、句子,教师正音,请两位同学比赛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2.再读:请生谈谈伯牙和钟子期的印象,相机出示介绍俞伯牙和钟子期的资料。
3.再品:细品高山流水部分,两人对读,学生比赛读。教师借诗句引导读出情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过渡: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好一段高山流水遇知音啊!
5. “高山流水”成语就是由此而来,介绍《高山流水》曲,古琴的资料,介绍甲骨文“乐”的由来。相机板书:古琴、瑶琴,注意“琴”字的写法,板书甲骨文“乐”字,介绍古琴历史。
(“乐”字甲骨文,上半部分是“丝”,下半部分是“木”。所以,“有丝附于木上”,这样的一种乐器结构说的就是古琴。)
5.过渡并配乐《流水》曲朗读。
“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
“一曲高山流水,利名都不关心”
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意投”
请带着这份觅得知音的快乐,配上管平湖先生弹奏的《流水》曲,来读这一段文字吧。
6. 小结:相逢是多么美好,相知是多么美妙!伯牙师从成连学习古琴,在大自然中潜心练习,以天地为课堂,与蓝天大海为伴,和树林飞鸟为友,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琴技很高,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被称作了“琴仙”。但曲高和寡,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非常少。直至遇到打柴的钟子期,钟子期能听出他琴声的美妙。他们一见如故,结为生死之交,相约他日再见。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待伯牙按约定日期去见子期时,子期却早已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又会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体会这份生死离别之痛”。
二、 体会生死离别之痛(10分钟)
1. 出示句子,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 交流:此情此景,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伯牙啊?教师口头创设情境,请生朗读,师示范读。
从你的朗读里,我们仿佛看见那个与子期相约的伯牙;
从你的朗读里,我们仿佛看到了来按照相约之期来寻找子期的伯牙;
从你的朗读里,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个得知子期病故而惊诧而心痛的伯牙;
从你的朗读里,我们仿佛看见了那个到子期墓前悲伤不已破琴绝弦的伯牙。
3. 配乐读《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诗作部分。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于今交道奸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
历尽天涯无足语,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势利交怀势利心,斯文谁复念知音!
伯牙不作钟期逝,千古令人说破琴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啊!真是“千古知音”难求啊,伯牙的痛失知音的情景仿佛跃然纸上,伯牙的心痛不已也让我们深深共鸣,于是他摔破了琴,摔断了弦,不再弹琴。
4.《伯牙绝弦》的故事令人荡气回肠,“知音”这个词也来自于这个故事,揭示“知音”的含义。
5. 齐诵《伯牙绝弦》。古往今来,还有很多人都在概叹“知音难觅”啊!读有关 “知音”的诗句。
过渡:“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有能奏出高山流水的俞伯牙,但能听出琴音的钟子期已早先一步离开了人世!”在这茫茫人海中,能遇到几个与你心有灵犀,真正懂你,欣赏你的人是多么的珍贵!这样的情谊,令人感动。古往今来,还有很多人,谱写了很多美丽的佳话,演绎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且看——
三、珍惜世间情谊之贵(10分钟)
1.白居易与刘禹锡的初逢。男女同学对读。
2.白居易与元稹的永别。请生齐读《梦微之》。
3.运用有关“知音”“知己”的名言佳句,写一首诗或几句话寄予你的知音、好友(老师或同学)。
4.上台展示,交流所写,表达真情。
四、回首美丽千古佳话(5分钟)
1.师生对读《吕氏春秋》、《列子.汤问》中“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2.结课:阅读《警世通言》中的第一篇《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细细感受这段荡气回肠的千古佳话,引读《三言二拍》。愿你们在人生旅途中,觅得几位知音人,共谱一段人间佳话!
3.再次背诵,送古琴伴奏曲——《别君叹》,结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