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多次想写作的冲动,但结果真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冲动偶尔强烈点,正儿八经的拿出一本本子写下几篇,等那份劲逐渐消退,又成了一份虎头蛇尾的凭据。曾经在马蜂窝上写了很多篇游记,阅读量也不错,还接到了编辑的邀请,但是对自己的“坚持”有自知之明,也就委婉拒绝了。
写个东西怎么这么难,坚持下去怎么这么苦?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弘丹老师的《精进写作》告诉了我们六个技巧,让写作下笔有神。我总结为三个写作法。
一是自由写作法。让写作开启自动放飞模式。有些主题适用场景很宽泛,时间也不受限,没有新鲜事情,可以拿来从不同角度反复写。比如:五年后,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近期记忆中,最难忘的事?今年我最有成就感的几件事?甚至可以是简单的写作提示,地点、人物、心情都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写作时间或者字数,达到时间和字数就算完成目标。
二是创意写做法。让写作成为一种脑洞大开的文字游戏。设定三到五个的关键词,关联性越小越好,然后开始“烧脑”,编撰一个合情合理的故事把关键词串起来。作者还推荐了一本《624件可写的事》,把奇奇怪怪的主题梳理出来,打开写作思路。
三是触发写做法。让输出倒逼输入。可以从书本、电影、图片、照片、金句寻找灵感。不需要完整的看完一本书或一部电影,只需要看一章节或者一个片段,只要能让你产生想法即可。也可以回顾一张以前拍的照片,围绕照片内容回想以前发生的有趣事情。
很多人把忙作为无法坚持写作的首要借口。如何能从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抽出时间写作呢?
一是早起一小时。早起的精神状态最好,头脑最清晰,是写作的最佳时间。远离你的手机,闹上番茄钟,开始你的创作之旅。我现在每天都是6点之前起床,可以阅读写作1.5个小时,感觉效率很高。
二是下班后一小时。每天要列好工作清单,把写作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预留出足够的时间。可以根据当天情况来调整,不要经常熬夜,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三是碎片化时间创作。写作80%的时间应该用来思考创作,20%时间用来写作。而思考创作是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和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合并。同时善于利用笔记工具和语音工具,把断断续续的思路及时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
从读书生产力训练营开始算起,我已经日更37天了,持续行动比技巧更重要,不是厉害了才做,是做了才厉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