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朋友(小说)
文/刘艳珍
林夕和妻子兰梅来到李焕云家做客。焕云忙着端上一盘盘鲜美的菜肴,沁人肺腑。房间洋溢着活跃的氛围。多年的老朋友相聚,感到格外亲切。相聚在春天里,相聚在城市的一处居民楼区,李焕云的家一百平方米,宽敞整洁,处处显出现代化生活的优越感。
焕云的生活内容,就是每天到老年大学上课,学书法、绘画。回到家,却是形单影只,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有电视作伴。焕云的丈夫老罗,退休前,俩人在一个单位上班。
焕云在街上偶然遇见林夕和妻子兰梅,差一点擦肩而过,几乎都认不出对方了,还是林夕抢先叫着李焕云的名字,兰梅一下子拽住了焕云的手,“这些年,你上哪去了,找你也找不到!”
“我上天津儿子家照顾孙子去了,回来一年多了。”
“我和林夕请你吃饭。”
“到我家去吧,我给你俩做好吃的。”
昔日的朋友相聚,笑语欢声,叙说这些年的经历。林夕一直在铁路做乘务员工作,兰梅在药厂上班。夫妻退休后,过起了清闲的生活。兰梅瞅着林夕说:“和他结婚这些年,就有两个春节在家过的。”
“老罗也是,给单位联系业务,老在外边不着家。”
共同举杯祝福,四十多年来的第一次相聚。回忆从前知青插队生活,林夕说:“那次在集体户㸆猪油,光顾和兰梅唠嗑了,火烧大了,一掀锅盖,火串出来,我朝里浇了一瓢凉水,火苗串得老高,差点没把房子燎着了!”
“我说别浇水,你手可真快呀!”焕云说。
林夕回忆:“在农村铲地,我嫌累,就在集体户做饭。那天,焕云从地里回来,有病发烧,我给她熬了碗小米粥,就着咸菜,她吃得都出汗了,退烧了。她很感激我,还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我是她最值得交往的人。”
焕云也在想:“在农村种地,林夕刨坑,我在后面点籽儿,我给他讲故事,他听得忘了累,就总是愿意和我在一起干活。他还戴个前进帽,吹着口哨,唱着那首火车呀火车你慢些走,来表示对我的追求。那次招工没选上受了打击,我跑向小河沿。是林夕追上来劝我往开了想,以后回城机会多着呢。在最受挫折时,他给了我安慰,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
兰梅像个喳喳鸟,一会夸焕云做菜的手艺好,一会夸退休生活多享福。
焕云的精神世界,有着对知青劳动生活的回忆,有着对兰梅的友谊,有着对林夕的青睐,这种种境遇,都是让她感到最珍惜的。
焕云和兰梅在农村一同下地劳动,互相帮助,有着深厚的友谊基础。
林夕说:“那时候,兰梅可笨了,到井沿打水,还把水桶掉进去了,回屋就哭,还是我去用长杆子把水桶勾上来的呢。”
“你那点好处,都说了八百六十回了,又说上了。大冬天的,那井沿可滑了,打水吓得哆哆嗦嗦的手没拿住,桶就掉下去了,人没掉下去就是万幸啊!”
“兰梅说得对。”焕云很赞成。
可焕云对林夕一直有些愧疚,那时知青从农村陆续抽调回城后,焕云和林夕再无往来,这让林夕愁肠百转。他听说焕云结婚了,只好去找兰梅。兰梅觉得自己在林夕的心中只是个替补品,就一口回绝了他。林夕扑到山墙上,“呜呜呜”地痛哭起来。这情景,可把兰梅吓得够呛,就上前哄他别哭了,答应嫁给他,林夕才转悲为喜。
这样的求婚,挺有感染力,打动人的心。提起过去,林夕感叹地说:“兰梅是我抓来的,要不我跟谁结婚去。”
“女人不是有的是么。”
“跟你就是缘份。”
“你脾气太不好!”
“这些年我打过你没?”
“没打过。”
“兰梅呀,你嫁给林夕是福气。”焕云说。
“当年你要跟他处对象,哪有我的份呀!”
“林夕就是等着你呢。”焕云说。
焕云不求别的,只求昔日的朋友常常相聚,享受一下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
老罗不常回家,住在外地儿子家,照看上学的孙子。夫妻两地生活,早已成了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