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追于正的剧。
一开始,我的确是抱着吐槽之心打开《延禧攻略》的。
但出乎意料,我被画面吸引了。
OMG!
这素雅的色调。
这精致的服饰。
这电影质感的画面。
还是那个染缸身上搬,影楼集集逛的于妈吗???
△《延禧攻略》的画面比于正之前的《宫锁珠帘》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
细想延禧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就是它的画风。(据说用了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还原历史)
后妃们细眉樱唇,穿着性冷淡风旗装,仿佛清代画卷上走下来的美人。
△女主跟真实的令妃还真有点像。图片来源:微博@反正南北_22488
画面这么精致,真的想象不到是出自于正之手。
于正这次是玩真的?《延禧攻略》是良心之作吗?
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延禧攻略》,深扒这剧的服化道,看看是不是真的还原了历史?
ps:清宫相关资料杂而分散,小助手难免会有疏漏,如有错误,还请包涵~
发 型
首先,先说发型。
刚入宫时,璎珞作为包衣出身的宫女,梳一大长辫,辫根与辫梢系红绳,这很符合清朝秀女越朴素越好的特点。
清朝时期,“好颜色”被认为不道德。
所以秀女们一般穿着深蓝色旗装,梳大辫子,衣襟挂一玉牌写着姓名与家世,禁止浓妆艳抹满头珠翠。
△真实的秀女图
为了和选宫女的包衣三旗秀女作出区分,乌雅等选妃嫔的八旗秀女梳两把头。
两把头是满族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发式。
就是把头发束在头顶上,分成两绺,结成横长式的发髻。
△这是香妃的画像,就是最经典的两把头。
清早期崇尚节俭,所以“两把头”的特点,是用本人头发梳成,无法戴份量重的金银首饰。
受到那时风气的影响,即使是乾隆的孝贤皇后(也就是我们的富察皇后),也仅仅是戴通草(一种绒花)。
△《延禧攻略》里的皇后这么淡雅的头饰是符合历史的。
到了乾隆中期时期,物质丰富起来。
运进宫廷的金银首饰刺激了后妃们比美的心理,那时候的两把头才变得比较豪华。
△后期的娴妃两把头就已经有金饰了
不过,这里也有不太符合历史的,就是两把头出现了“燕尾”。
“燕尾”就是一个长扁髻,压在后脖领上,使脖颈挺直,限制了头部活动和躺卧,但同时也使女子的外观更显文雅庄重。
这其实是咸丰年间才出现的发型,乾隆时期显然没有,但于正当时回应过说是为了美观。
△红框处为燕尾。
除了两把头,《延禧攻略》还还原了钿子。
钿子是类似于发网的一种存在,用丝线和黑绒、缎条做成网状结构,也有的在网里用银丝或铜丝做成“撑子”,上面可以插上各种各样的发饰。
△康熙帝第十四子胤禵的福晋头戴钿子。
我看到蛮多弹幕吐槽璎珞脑门大的。
其实清朝就是以高脑门为美的。
女性前额几乎没有刘海,即使有,也是整齐的偏分,或者剪得很短,紧贴着发际线。
△真实的宫女,看这短刘海。
像小燕子这种齐眉刘海是不存在的。
可以说,在发型和发饰上,《延禧攻略》大部分还原了历史。
每个时期有每个时期的特色。
不是胡乱地把金钗银髻往上套。
妆 容
说完发型,然后是妆容。
讲真我喜欢延禧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终于不用看满屏的平眉假睫毛大美瞳了!!!
明明咱们自己的柳叶眉就很美嘛
清代以含蓄内敛为美,妆容整体追求素雅简约。
女子流行纤细似新月的眉形,眉头高,眉尾低,显得清秀柔美。
妃嫔们的“咬唇妆”也符合历史。
由于当时的樱桃小口审美观,所以流行点绛唇。
化法有两种:
一是上唇涂满,下唇只在中间位置点上一点,二是直接在上下嘴唇的中间,涂成形状像花瓣的样子。
清代文学家李渔将其形象比喻成“一粒樱桃”和“成串樱桃”。
△延禧的化妆师大概是按着历史画像化的。
细眉,樱桃唇。
这种淡雅的妆容一开始看可能会觉得有点素,但看久了还是挺舒服的。
起码不会像影楼风一样辣眼睛。
服 饰
说到服饰,印象最深的肯定是第一集舒贵人的“一耳三钳”。
“一耳三钳”是满族旧俗,女孩子出生后就要一个耳朵打三孔,戴三钳(就是环),有别于汉族的一耳一坠。
这一习俗到清末都一直被遵守着。
光绪《大婚典礼红档》中记录典礼时皇后的冠服写道:耳饰每边各三串,每串为金龙形衔两颗东珠。
还有,清宫剧最不可缺少的就是花盆底鞋了,但是延禧里的怎么长的不太一样?
印象里的花盆底都是这样的。
鞋跟更细一点。
原来延禧这种叫“元宝底”,是高底女旗鞋中最薄的一种。
《步步惊心》那种传统清宫剧里的叫“马蹄底”。
还有一种更高。
△图片来源:故宫吧
这三种清朝时期都有人穿,一般来说,身份越高的贵族会穿鞋底越高的鞋。
延禧的鞋底比较薄应该也是便于走路吧。
不过剧始终不是历史,要是完全拷贝历史怕是观众也不爱看。
△如果傅恒少爷梳这样的金钱尾你们还爱他吗?
因此延禧里还是存在一些事实错误。
比如,飞扬跋扈的高贵妃,竟敢穿正红色的衣服。
根据历史,只有皇后能穿正红色,从三品以上妃嫔(比如嘉嫔)能穿红色,但必须是偏色,如橙红、海棠红等。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尤其在中央集权到达最高点的雍正乾隆时期,即使受宠,僭越也是不容许的。何况高贵妃并不算盛宠。
再比如,太监衣服居然普遍四开裾。
要知道,官员常服袍(非宗室)只能前后开裾,皇帝才能四开。
当年年羹尧(就是华妃的哥哥)被削官夺爵的九十二条大罪中就有一条擅自穿四开裾衣服,要是他看到延禧,估计得从坟里跳出来大喊“昏君!”。
△图片来源:雍正吧
还有这超级符合乾隆花里胡哨审美的如意帽,它还真不是乾隆时期的东西。
如意帽又称瓜皮帽,在清朝确实挺流行,但并没有影响到宫廷。
清帝画像里只有同治和光绪戴过这样的帽子。
△同治
△光绪
皇帝的常服(就是私下场合穿的衣服)帽子长这样↓↓↓
△是不太帅。
总的来说,《延禧攻略》这部剧在服化方面,有小纰漏,但大体还是符合历史的。
而且我们看一部古装剧,也不是要考究历史,主要还是为了感受当时的文化氛围。
在这一点上,《延禧攻略》还是做到了,至少避开了那些浮夸的服饰让我们看到一个端庄典雅的清朝。
说起来,这么一部相对比较良心(又想起了同行衬托四个字)竟然是劣迹斑斑的于正拍的。
我们当然不至于因为一部在合格线上的《延禧攻略》就把于正吹为神。
但“于正只要认真拍戏还是有人看”这个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现在市场对良心剧的渴求。
希望各位制作者都提个醒吧:
少些浮夸,多些心思,观众自然会以热度回报。
阿懒|文
关注微信公众号:花吃了那女孩(id:huachinvwang)收看更多深度娱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