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热热闹闹,一种清清冷冷,人们总是一边享受着热闹带来的愉悦,一边向往着自己成为那个特立独行的唯一。若说最高冷莫不过两个人,古有黛玉,今有王菲,简直不要太高冷,而她们又偏偏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女子,诠释了别人眼里可望不可及的遗世独立,多少人想要效仿却不得要领,其实她们并非刻意将自己打造成“独孤求败”,或者说,根本不知道高冷是个什么玩意儿,不过是一早遵从了自己的内心,爱想爱的人,做想做的事,过喜欢的生活,高冷从来就不是“烈焰红唇大黑超,一问摇头三不知”,而是在自己的内心修篱种田,看着它日渐茁壮、丰沛。
一、充实自我才会与众不同
且说林黛玉,她虽出身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良好教育,但寄居在祖母家中也从未放弃提升自我,否则凭着吃老本也不能在藏龙卧虎的贾府姊妹中出类拔萃,黛玉很少与人共处,很多聚会她都是缺席的,一方面身体缘故,另一方面个性使然,而这些时候她都在干嘛?没有像宝钗那样隐隐打听这个大家族的是非曲直,也没有像湘云到处串门寻热闹,《红楼梦》第八十六回,林黛玉因“前日身上略觉舒服”,便在大书架上翻看一套琴谱,渐渐地为其琴理与雅趣所吸引,适巧贾宝玉来问,也就顺势阐述了一番琴学。不止学琴技,还研究琴理,林黛玉说:“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在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平和,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贾宝玉怕累坏了林黛玉,然而黛玉却不以为意:“说这些倒也开心,也没有什么劳神的。”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远比那些对她来说无聊的大小聚会有意思的多,所以黛玉“喜散不喜聚”,这正是她参悟的地方,人们总想用欢聚、热闹与单薄虚弱的内心对抗,事实是,轰鸣鼎沸过后是更大的荒芜与苍凉。
第四十八回,香菱想要学作诗,黛玉道:“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你只听我说,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作了底子 ,然后再把陶渊明、应、谢、阮、庚、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她在诗词的品评鉴赏方面下了多少功夫可见一斑。你看,黛玉并不是闷在潇湘馆里整日伤春悲秋顾影自怜,也不是抱着药罐混吃等死。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也唯有黛玉能作此句,她的生命无需人懂,只是自我完成。
再看王菲,外界对于她的私生活总是过度解读,而她在干嘛?落日余晖映照的豪华游轮上做瑜伽,和女儿李嫣带着一本《本草纲目》上山认识各种花花草草,空灵而清澈的声线演绎出最扣人心弦的《心经》,把自己手抄的《金刚经》送给粉丝做留念。
二、遵从内心才能真正获得自由的灵魂
很多人认为宝钗之所以无懈可击是因为她知道自己想要的,并且拼尽全力去争取,我不这么认为,难道她想要的是“敲断玉钗红烛冷”的婚后生活?或许她才是迷路的人。有人会说,以宝钗的个性,名分才是她要的,其他无所谓,如果真是如此,为何曹公会给她“金簪雪里埋”那样惋惜的判词?而我反倒觉得黛玉才是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方向的人,把爱给想爱的人,把时间给想做的事,把短暂的人生活出自己认为美好的样子,凄绝但很真实。
所有看似孤独的灵魂其实都长得差不多,它们都是王家卫在《阿飞正传》里说的那只没有脚的鸟,“它只能够一直的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面睡觉,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亡的时候。”
《世说新语·品鉴》里有云,桓温年轻时和殷浩同样有名望,所以常常有竞争之心。桓温问殷浩:“卿何如我?”(意思是,“你和我相比,谁强些?”)殷浩回答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所以啊,彪悍的人生从来不需要过多解释。
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现代人最大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模糊的界线。总想用对一个人的希望来抵消对另一个人的失望,结果是认识了一堆人,生出一堆麻烦,最后自己的矛盾、困扰、责任还得由自己背负。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里免不了哗众取宠,你和“高冷”渐行渐远,俗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如果真的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也请注意界线,毕竟这个世界上最懂你的还是你自己,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能安静听你倾诉的朋友已经是过命的交情,请珍惜也请爱护这样的友谊。
大多数时候你只有你自己,痛苦、喜悦都只能自我消化和吸收,况且独处有时候是比与人相处更轻松的事情,正如歌中所唱“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再说,古人对于独处这件事有着比今人更深刻的认知,苏轼的《点绛唇·闲倚胡床》里便有很好的指引——“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四、知世故而不世故
为什么有些女孩子无论到了什么年纪仍旧看上去眼神清澈、目光坚定,而另外一些人却是年纪轻轻已市侩精明,《甄嬛传》里有个细节,祺贵人第一次进宫还只是青春美艳的十几岁少女,所有人的眼光看向她的一刻都有一种感觉,这感觉被一旁爽直的欣贵人一语道破:“美是美,眼神里透着算计”。相由心生、命由己造,此话不假。很多人对于演员袁泉都是欣赏有加,前不久她参加了《朗读者》第二季,一首《牡丹亭-惊梦》被她演绎的灵动鲜活,念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深邃的眼眶微微有些湿润,袁泉曾诠释了很多被观众认为“另类”的角色,而她自己也被贴上高冷的标签,在娱乐圈这样鱼龙混杂的环境里她始终如一株青莲,身不染尘,冉冉开放。
《红楼梦》六十二回,黛玉评价探春道:“你家三丫头倒是个乖人。虽然叫他管些事,倒也一步儿不肯多走。差不多的人早就作起威福来了”。黛玉初进贾府时,贾母问:“可曾读书?”黛玉如实回答:“读了一年《四书》”。后来宝玉又问,黛玉却改口:“不曾读书,些许认得几个字”,妥妥的把自己和贾府其他姊妹拉到一个水平线,你能说黛玉不懂人情世故吗?很多人会说,既然“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这么懂处世之道,为何不借此笼络人心,不是分分钟干掉宝钗?套用记者采访王菲时的经典对话:“你知不知道外界对你婚变的看法?”“关我屁事!”
一切恩怨纷争对于她们不过是笼子里的雀儿,跳的再怎么欢腾热闹,也得不到真正的解脱。庆山的新书《月童度河》里说,如果想真正离开地面,应该学会飞翔,而不是一次次跳跃。
高冷,不是生人勿近的装酷摆谱,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王菲不就曾说“其实我就是个普通人,别人有的烦恼我都有”。真正的高冷不过是回归本心,忠于自我,是一种结实的力量,足够支撑整个生命。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