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阳光明媚,蓝天白云,让人心情愉悦。今天的计划就是在西安市内转转,因为在市内也有很多古文化。
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元祐二(1087),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现收藏从汉代到近代的碑石、墓志四千余方,是我国保存古代碑石最多的地方。因碑石林立,故名碑林。
碑林去碑林博物馆,我从进去看到第一块碑上的字开始到最后一块,一直在感叹这字写的真是太好了!其实我来这里真是有点浪费了,因为我对字一点研究都没有,如果喜欢写字的人来这里,一定会惊喜连连。细心的小伙伴可能发现了,上面图片上碑林的“碑”字少了一撇,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说当年林则徐题字的时候刚被革职,寓意丢了乌纱帽。很多人赞同这个说法,鸦片战争后,他因虎门销烟事件被道光皇帝革职并派发戍守新疆伊犁。途经西安这座城,题下了这“碑林”二字。因其当时刚丢了乌纱帽,以碑字少一撇来表达那时的心境。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是林则徐确实来说陕西。还有说法是唐代的“碑”字就是这样写的,而这个碑就是在唐代题写。还有说法是这样书写看起来对称,为了美观。古代书法家书写汉子时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更加富有美感,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而已,故意而为之。其实碑林两个字究竟是谁写的,写于什么时候,目前已经无法考证。林则徐题字这个说法,与林则徐的书法造诣有关。丢了乌纱帽这种联想,其实是没有什么依据的。但可以确定的是,碑林的碑字肯定不是错别字。有可能是因为宋代以前的碑字没有那一撇的缘故,也有可能是书法讲究对称美感的缘故。
碑身 碑身 碑身 碑身
这块碑的四面都刻有字,而且这四面是不同的字体。
拴马桩古代的人想法真是独特,我乍一看都不知道这图片上的是什么,仔细一看才知道是拴马桩,实在不明白拴马的桩子为什么要弄的如此大气和细致。柱头雕刻有精美的人、兽形象,造型多样,雕刻细腻。这难道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碑总是会觉得那时的人更聪明一些,这块碑上的字给我的感悟颇多,看上面的字,“立身以行检为主,居家以勤俭为主,处人以谦下为主,涉世以忍让为主。”如果当今之人,都能做到上面说的,那一定不得了!
西安古城墙城墙 古城墙 古城墙
走在明清的古城墙上,又是一阵感叹,那时的人们怎么能那么有智慧呀!城墙很宽,要不那时怎么说城墙上可以跑马呢,原来这是真的。
朱雀大街朱雀大街是当时长安城最繁华的街道。是唐长安皇城内的承天门街,是皇城内中央南北大街,北至宫城承天门外横街之南,南抵皇城朱雀门,街宽百步,约合147米。因其直通皇帝居处的太极宫正门承天门,直达“天廷”,故称“天街”。现在这条路已不及当年的四分之一。
西安博物馆小雁塔
小雁塔 西安博物馆 竹
去西安博物馆途经小雁塔,这里好在不要门票,拿身份证就可以领票。西安博物馆共三层,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地下一层是根据历史记载长安城当时的场景,按一千五百的比例做的一个长安城的沙盘。地上一层是一些出土的文物和玉的展示。而地上二层是一些名人的字画,字很好画也很好,我只知道郑燮这个名字,实在是惭愧呀!
城墙上一天下来走了三万多步,走进历史,了解历史,可是我的问号却更多了。为什么那时的人写字写的那么好呢?他们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往碑上刻字呢?如果说他们写字好是因为当时实行科举制度,写字好是必备条件,字不好再有才也没用。那他们怎么有那么多时间刻字该怎么解释呀?看来我还需要再深入的了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