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绩成为衡量标准的时候,成绩就已经不仅仅只是成绩,它也变成了检验老师能力的标准。于是乎围绕如何提高成绩,老师们已经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可是对某些领导来说,他们依然感觉老师们能力不够,努力不够。于是乎各种措施就层不不穷的轮番上场了。
随时推门听课已经成了常态。各种问题领导出来不会回避,总是第一时间给你提出来。千万不要再有“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思想,你的课堂只能由提高学生成绩做主。成绩不好,成绩下降,只能是你方法不对。需要改正。
如果仅仅只是课堂的督导,我们也不认为是折腾。早读、晚自习,周六上课早就常态化,也许在领导看来效果不好。于是他们又研讨出周测常态化。本来已经有月考了,但领导认为考的力度不够,于是每周六学生和正式考试一样:拉开桌椅,统一按成绩分考场,统一网阅,成绩评比……
为了这样的一场考试,周复一周的轮回里,老师们要命制试题,监考,阅卷,讲评,分析,再命制下一周试题,继续按流程走一圈。不知为何,我就是想吃小时候推磨,低着头绕着磨走了一圈又一圈。而那时劳动后有饭吃。现在埋头苦干里,不知道孩子们的成绩提高几何?可是老师们的身体受得了吗?学生在周周的考试轰炸里,有快乐吗?他们成年后,他们回忆起初三,难道只有考试吗?
折腾来折腾去,十多岁孩子的学习兴趣就慢慢消耗。老师的体力精力都在折腾中慢慢缺失。教育的规律是什么?一切都面目全非。变得我越来越看不懂了。只有咬紧牙关追随。我怕因为我的原因而耽误孩子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