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携众弟子周游列国考察各地风土人情,宣传礼乐文化;唐代高僧玄奘去印度拜取佛经,传播佛教文化;沈括自幼随父四处游历,成年后著有《梦溪笔谈》。在古代中国,文人墨客速来有游学之风,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寓教于乐,以求知行合一。
2013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提出“研学旅行”。
2014年8月,国务院再次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把“研学旅行”列为独立条目。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从国家层面上将“研学旅行”作为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促进旅游消费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
随着政策的鼓励和支持,研学旅行将成为旅游业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如何发展研学旅行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
创设主题,引领研学旅行
(一)创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题
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虽然现今社会大大提倡全民创新,但创新难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在研学旅行中开设增强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题,在旅游活动中设计专项主题精神普及,赋予学生敢为人先的精神;在线路设计中推行富有科教意义的文化线路,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基础。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土壤,潜移默化地在学生思维中植入创新的种子,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从多层面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创设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主题
研学旅行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学生的生活和社会领域延伸与扩大。当今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导致大多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低、实践能力差。因此,在研学旅行中设计旅游产品DIY、自主设计雕塑、参加乡村旅游田园采摘等能够提高学生实践水平的活动,不但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使学生积极进入情境中,自觉地参与实践活动。
(三)创设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题
研学旅行主题多样,极富文化特色的研学旅行是吸引学生家长的重要一极。博物馆、遗址景点、历史街区、文化古都等都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典故,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古人生存的遗迹与故事将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人文历史,可以帮助学生从历史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旅行与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
丰富内容,充实研学旅行
(一)强化校内课堂内容
古人有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尽管现今课堂的内容在不断充实饱满,但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究是浅薄的,学生很难充分理解知识或事物的本质,大多都只能了解“书本上的世界”。研学旅行是课堂的一种延伸和拓展,它便于将课堂的内容与实践活动有机充分地结合起来,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融入自己的思想,才能外化于形。美术馆、航天基地、自然博物馆等可以与学校美术、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有机结合,在学生参观游览的同时自然地将所学内容充分掌握,助于强化校内课堂内容。
(二)补充现实所需内容
当今社会瞬息万变,各种新事物令人目不暇接,课本上的知识更多呈现前人的知识理论经验,无法与现实日新月异的事物有效衔接。因此,研学旅行便成为弥补这一缺陷有效手段。研学旅行的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可设计空间大,可紧跟时代发展加强活动内容设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多样化多渠道多方面地吸收知识,补充课本内容的不足。
(三)延展未来必备内容
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待人接物、自我管理、团队协作等能力也是必备的素质。研学旅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升处事能力的机会,旅行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处理与其他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会面临各种各样突发事件的挑战,让学生在困难面前学会自我管理的能力,锻炼学生与同学协作配合面对困难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所不能触及的方面,研学旅行将成为帮助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必经之路。
3
创新形式,做活研学旅行
(一)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已不再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学形式需要创新,进而转向互动式教学、双向交流式、体验式教学。研学旅行正是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教师可在旅行中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更多主动性,根据学生学习接受的程度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因材施教。在设计研学产品的时,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邀请高考状元做励志报告,与营员面对面交流,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方法;清华、北大等名校学子作为辅导员、业导游做讲解,陪伴营员一起游学,深入交流;甚至可以以学生为单位组成小组,参加各类体验式活动,培养团队意识,提升个人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创新活动形式
传统的参观景点加教学的形式已缺乏吸引力,研学活动形式应创新不同形式,具备多样化形式。在参加活动时刻选择全程使用英文交流,写英文游记、学唱英文歌曲、模拟英文讲解等活动都可以无形地锻炼学生英文应用能力,增强使用英语的信心;同时可将园林、建筑、宗教、民俗、工艺、茶艺、盆景等多类知识融入研学旅行活动,通过团队大比拼、大挑战等形式实现,学生可以体验其中并得以研习茶艺、书法、插花、烹饪等技巧,让学生动起来,在游览玩乐的同时兼备体验的乐趣。
(三)创新管理形式
传统旅游大都是导游带队,带领游客游览参观各类景点。在研学旅行中,管理形式需要创新,不应局限于老师或导游带队,应更多地激发学生的领导意识并培养其领导能力。学生通过竞选的方式获得领队资格,由学生提前收集景点的历史文化,鼓励学生自主收集资料设计参观线路,提升了趣味性的同时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领导能力与管理能力。
4
提升质量,升华研学旅行
近年来,中小学学生赴赴境外参加研学旅行的活动日益频繁,可是“只游不学”、“走马观花”等指责不绝于耳。研学旅行应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认识和理解为目的,丰富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和社会实践,增进与国外中小学学生的交流和友谊。因此提升研学旅行质量势在必行,也是发展研学旅行的必要举措。
(一)提升研学质量
为了避免“只游不学”的现象,让学生在研学旅行中不但放松了身心,更重要的是保证学生领略到不同的文化、丰富了视野。因此,在研学旅行中应注重教学内容与研学活动的结合,提升研学质量;还要注重活动特色,可选择或包含环保、科技、人文、自然、历史、文学、艺术、体育等主题活动,确保学生寓学于乐。游后要求学生完成游记,一方面确保学生积极参与研学活动,另一方面也为确保研学活动的质量提供了测量的标准。
(二)提升旅行质量
为了保证研学旅行充分发挥其作用,保证旅行质量,我们首先应当将安全放在第一位。研学旅行应指派充足的带队老师,10-15人组成团队小组可避免人数过多照顾不全;并且举办者在出行前培训带队教师掌握紧急救险和医学急救的知识、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等。 其次,应注重旅行路线安排的趣味性,增加学生兴趣并得到切实锻炼。安排去遗址公园等旅游景点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基本情况,鼓励同学自主设计路线方案,自己当导游介绍遗址公园经典典故等。以此确保高质量的研学旅行,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并保证了学生的参与性。
(三)提升人才质量
由于研学旅行市场还不够成熟,市场上的多数研学旅行都是由导游带队。虽然导游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但缺乏教育学生的专业性。因此,发展专业的研学人才是保证研学旅行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门应针对培养研学旅行的专业人才下发相关的支持性政策,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各类高等教育院校应鼓励支持发展相关学科,培养出兼具丰富的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的研学导师,为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相关导游培训机构也应当加强对专业研学导游的培养,为研学旅行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塑造品牌,营销研学旅行
(一)塑造理念品牌
目前研学旅行市场还处于一个乱而无序的现状,且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教育工作者并不熟知“研学旅行”这一概念。打造具有品牌有质量的研学旅行产品,一方面有利于扩大研学旅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促进研学旅行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迅速占有这个亟待开发的市场,获得市场认可,成为研学旅行市场的龙头企业。
(二)塑造内容品牌
从飞鸽传信到移动互联网,人们正在面对最复杂的媒体及信息环境。当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众多细碎渠道打散,新颖、有趣的内容将重新回归到最核心的位置,将消费者从杂乱的信息流中救赎。独特的旅行内容化身为品牌碎片化的缩影,成为令品牌深入人心不可复制的渠道。
(三)塑造线路品牌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教育业更多的提倡体验性。传统的研学旅行更多的是利用博物馆、遗址公园、文化教育基地等起到教育游学的作用,打破普通春游线路安排,塑造非传统线路品牌,丰富研学旅行线路的可选择性,提升研学旅行多样性。
6
严密组织,保障研学旅行
(一)精心策划(高、精、特)
学生游客将越来越多的受到旅游行业的重视,学生游客群体是未来旅游业的生力军,学生对旅行的要求更加严格明确,因此策划研学旅行时应当以“高”、“精”、“特”的标准严格执行。
很多旅游企业忽视了学生游客群体,他们认为学生不具备充足的经济能力从而不足以支付高端旅游产品。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中国家长长期对孩子成长的重视,策划高端精致富有内涵的研学旅行产品更容易吸引家长对孩子的投资;其次,年轻人容易被各种独特类的活动吸引,年轻人更标榜自身的独特性,策划独特的研学旅行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
(二)严密组织(领导重视、措施得力、责任明确)
就目前情况看,教育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还需加强对研学旅行的认知,提高认识,充分重视研学旅行在素质教育中起到的重大作用。除了理念上更加重视之外,政府还需要在政策上提供支持,明确责任分配。
教育部联合交通部、安全部门、水利部门、工信部等行政管理部门协同建立研学旅行协调管理小组,专人专项,确保工作责任下发至个人;同时,财政部门为发展研学旅行设置专项旅游发展基金,设置专项奖励经费来扶持旅行社及教育机构进行研学旅行产品开发,为研学旅行提供资金支持;旅游管理部门应协同景区景点门票做出让利,以及切实推进研学旅行市场发展。
(三)确保安全(旅程安全、活动安全、人身安全)
安全无疑是研学旅行中各方相关者最重视的环节,学校及旅行社应确保学生旅途安全、活动安全、人身安全,因此需要强化过程管理、完善事后管理。
在旅行前,应注重对导游人员及带队老师安全保护措施以及急救常识的培训,加强学生安全意识;
旅途中,应分配一个带队老师或研学导师负责10-15个学生的安全,将安保落在实处;
旅行时,应时刻观察每位学生的状态,有问题的应及时解决以防造成更大危害;
游后应及时清点人数确保学生安全并安全送到家。
在每一个环节都设置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让旅行安全成为令学生家长最放心的部分。
文章整理至公众号研学头条,研学头条带你发现研学旅行的乐趣,关注研学头条的那些人和事儿,每天为你献上研学旅行的最新消息、政策、行业大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