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手中有一个遥控器,可以任意后退和暂停,甚至重启。你会怎么做?
科幻短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有一个关于主题:“妈妈的遥控器”,短片当中妈妈把这个遥控器当作一个资源,稍不满意,她就直接重启儿子的这一天,以致于儿子每天都是星期三。
再到后来,她还开始了自己“多学10次别人却还是第一次的理论”,开始了对儿子的进一步操控。
说到这,会不会勾起你的童年阴影?比如——你妈觉得你该穿秋裤,你妈觉得你该上补习班,你妈觉得你该爱吃青菜.......
再如果,你拥有一直阿拉灯·孔雀,只要你满足他提出的条件,他就可以帮你实现一切的愿望,你会许什么愿?
这个问题来自于短片中的“孔雀”,巧艺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是洗碗工,为了给自己的孩子能够冲破自己的阶层成为人上人,所以拼命挣钱让巧艺上了国际学校。
最后母亲甚至为了换取子女考进优质大学和高中的机会,和孔雀交换,让自己变成一只永远被关在笼子里的孔雀。
这像不像小时候父母教育我们,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努力工作,不都是为你好吗?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是早期被火了一把,其中“茉莉的最后一天”就曾经因为抑郁症备受关注而上过热搜,它改编自吴晓乐的同名小说。
吴晓乐的人生,本身可以一马平川,出生于资源环境的台中,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以他的背景和出身,人生就是一条笔直的路。
可是他自己却越来越心虚,越来越闷闷不乐。于是乎,他第一次脱离自己的轨道走向了写作的路。作者本人以及改编的台剧播出后,都没有提及过与吴晓乐个人的经历是否相关。
但书的封面却道出了许多孩子们心里最朴实的想法:别为了考试扼杀你的孩子!!!
认真去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科幻桥段,其实有很多神话元素,比如妈妈的遥控器,就像数码宝贝里的传送门;那只孔雀,就像神话故事里的阿拉丁;平行空间,就像哆啦A梦的任意门......
披上科幻的色彩和带喜剧味道的对白,让故事变得不那么暗沉,在温情和黑色幽默之中让人们体会到,孩子不是父母的孩子,ta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还是一个胚胎的时候,你选择了让他们成为了你们的亲人。但他们终究是社会的一份子,是拥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也不是实现父母愿望的载体。
父母时常会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我们爱你才会你严格。”“我们这代人吃过的苦,绝对不能让你再吃!”“只要考到好成绩,你才能出人头地。”.......
可是除了考试,孩子真的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了吗?
杨超越落户,特殊人才的身份和她的学历并无关联;
赵丽颖成为金鹰女神,也不是因为她学历很高;
奶茶妹妹站在巨人之肩,不是全靠她保送清华和嫁给了刘强东;
罗永浩直播还债,跟他数年以前的学校成绩毫无关系。
......
生而为人,应该拥有选择的方向的权利。课堂上的成绩表现,只是漫长人生中的其中一部分,成绩的好坏并不能决定孩子一生的走向,对待人生的态度才是。
改变命运的可以是知识、可以是性格、可以是时代,甚至可以是颜值,但从来都不是成绩单上的分数,它只是某个阶段某个知识点的证明。
早年间的草根,现下的素人,说的都是一群非精英阶层。虽然没有站在人类角逐金字塔的中上层,但是并不妨碍他们可以拥有快乐而满足的生活,不妨碍他们继续拥有远大的梦想。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ta是ta自己,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可塑的,个体。
(写得那么辛苦,要不要点个赞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