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虽为世人所知,却又是孤独的,寂寞的。从不被爱中走来,又在主动孤寂中离去。
01 缺爱家庭,冷漠孤傲
父母对孩子的舐犊之情,会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爱意满满的家庭,养出来的孩子总是乐观积极向上。
但在张爱玲的成长过程中,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不称职的。张爱玲四岁的时候,她的母亲便抛家弃子在外国逍遥快活。而父亲更是曾经将张爱玲囚禁在家里许久,若不是怕坏了名声,也许这世间早就没有了张爱玲。
家庭的破碎,亲情的冷漠,导致了张爱玲心性的敏感和性格的悲观,一生中总是孤高气傲,冷眼看人,“反正自己将来也没有好下场。”
在她的文学作品中,也时不时地流露了这一点。就像《半生缘》中,顾曼璐可以为了留住丈夫祝鸿才,不惜出卖自己的亲妹妹顾曼桢,将妹妹可能获得的幸福亲手扼杀在摇篮之中。
02 爱情的小船说翻就翻,所托皆非人
童年时期缺少的父爱,让她在寻求伴侣的时候总是下意识地折射出来。
张爱玲说:我嫁人,就必须要嫁比我大十五岁以上的老男人。关于这一点,张爱玲执行地很彻底。她为人所熟知的三位伴侣:胡兰成、桑弧和赖雅,他们的年龄没有一个不是大过她自己。
在这些爱情里,张爱玲可以“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仍然没有获得她想要的幸福。
就像她的文学作品里,很少有圆满的爱情结局一样。《半生缘》里,顾曼桢和沈世钧爱得死去活来,最后只是换来一句“我们回不去了”。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03 活得寂寞,死的孤单
1995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的寓所里,张爱玲穿戴齐整,安详地躺在地板上,孤独地离去。整整七天之后,才被世人所知。
在这之前,她已经犹如幽灵般独自生活了长达23年之久。离群索居,闭门谢客,生活极朴。衣服纸做,一个烧饼吃两天。
于凄风苦雨,孤苦伶仃之中,张爱玲终于悄无声息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正如作家叶兆言所说的: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生重重的叹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