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7-06-27杨昇绿时采
一
这几天高考成绩出来了,各省的录取分数线也出来了,填报高考志愿就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情。今天在朋友圈有人截图了大V刘春的微博,刘老师给了考生三点建议,有意思的是每一点建议后面都坠上“老汉我就是例子”,有点反思人生痛定思痛的感觉。
他的三点建议总结起来就是别学新闻专业,尽量不要学文科,尽量规避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的专业。刘春老师出身名校,先后就职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搜狐、爱奇艺等,职业经历和人生经历都很丰富,他这三点建议浓缩了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未来的看法。
刘春老师建议中的第三条,这几天也经常被一些科技大佬提起。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今天在朋友圈转发评论了一篇文章,被朋友截图扩散了出来。
李开复转发的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工智能替代了金融业“信审员”的工作,信审员们成了第一批被人工智能干掉的金融民工。李开复建议下岗的信审员们不要再从事基于数字的客观判断类工作,要转型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作,比如服务业。
关于AI(人工智能)对人类就业岗位的抢夺和未来人类社会面临的残酷的失业危机,李开复很早就在说,最近他在《纽约时报》的“观点”栏目发表的专栏文章《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真正威胁》中说,人工智能带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全球性的失业问题及可能产生的全球性经济失衡和贫富差距。
李开复在文章中列举的将会被人工智能很快替代的职业有:银行出纳员、客户服务代表、电话销售员、股票和债权交易员、工厂工人、建筑工人、司机、快递员、甚至律师助理和放射科医生等。
但我们知道,这些职业并非被替代的全部,任何从事简单的重复性工作的人,其职业前景都将不妙。资本家投资一点儿钱就可以让人工智能夜以继日地为他工作,他为什么要付钱给你还要被你背地里骂呢?所以未来大量廉价劳动力肯定会被取代,而且当下的高薪岗位也可能被取代。
李开复在其他场合公开预言:十年之内人工智能会取代50%的人类工作。
马云几天前在底特律的演讲中说道,未来30年,人们每天只需要工作4小时,或许一周只要工作4天。他也认为,未来会有更多工作被人工智能抢走,一些能顺应潮流的人将变得愈发富有和成功,而那些被甩在身后的人则会越来越痛苦。
科技大佬们的话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每个人说话都是有目的的,他们说这些话的目的就是为他们正在做着的事情摇旗呐喊,为他们的公司站台,比如李开复的公司就是从事人工智能开发的,他当然要说人工智能有多厉害了。
但我们普通人再怎么质疑科技大佬们关于未来的判断,也不敢否定这一波被马云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的互联网和智能革命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影响。最大的影响应该就是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人力的替代,这种事情已经在发生着,谁都不能视而不见,未来还会加速。
那也就是说,遍及全球的失业潮正在向我们袭来。
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的引领者是美国和中国,目前中美两国已经产生了一些优秀的公司,做出了一些伟大的产品。言下之意,中国和美国将成为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代替廉价劳动力的排头兵。
那也就是说,人工智能造成的失业潮将最先在美国和我们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发生。
二
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填报高考志愿,选择未来四五年将要学习的专业,实际上就是在为未来选择职业方向,甚至是人生方向。这次选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四五年后,他们中有人会被大公司高薪聘走,有人只能跻身于小公司甚至打零工,甚至失业啃老。
所以,高考志愿很重要,专业选择很重要。
那么考生们该怎么选择?从什么角度来思考所选专业在未来的前景呢?
未来很难预见,但是显而易见的趋势还是可以判断的,先不说未来你选的专业能有多大发展,先考虑你所选的行业在你学成之时是不是还需要人来干。所以要像刘春说的,要尽量避开人工智能可以替代的专业。
这些专业没法一一列举,因为没有人全部知道。考生和家长面对种类繁多的专业类目时,只能用心想一想,上网查一查,这个方向上是不是已经出现了干活不要钱的人工智能,或者未来有那么个智能机器可以干这个事。
国人历来重视手艺,觉得学一门专长就会一辈子吃香喝辣,拿学文科的来说,外语专业和会计专业一直都很热。但现在这些传统的技能型专业在这个时代突然就不太吃香了。
比如英语已经是多年来很难就业的专业了,虽然我国越来越开放,虽然英语是国际语言,但近年来纯英语专业就业很差,关键原因一是学英语的人太多,二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中英语特别好的人太多,所以英语人才不再吃香了,除非学得特别好,万里挑一。
关于外语,今天我还看到一个信息,16年末中国某公司发布了全球首款实时中英互译神器“晓译翻译机”,这个神器可以做到中文进,英文出,瞬间同传。其他语种的版本也有。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手持这么一台设备,就可以与外国人无障碍交流,连外交部长王毅都为这个设备叫好,希望未来外交系统能用上这个语音转换系统。
科大讯飞晓译翻译机_腾讯视频
我不是要为这个设备打广告,我不认识他们,我只是有些惊讶。很久以前很多人就预言说语言翻译这个事迟早会被机器干了,从几年前开始百度等在线翻译就已经很强大了。现在无论书面翻译还是口头翻译,都在迅速机械化。只会外语的人恐怕路子很窄了。
还有会计,因为会计工作是跟数字打交道的,很多会计工作即便用今天的计算机都可以代替,更何况未来的人工智能。有人判断五年之内会计从业人员就会有大的变动。拿海尔公司来说,以前基础会计人员1800人,现在砍到了260人,整个财务部门中,战略和业务财务的人员达到了70%左右,专业财务管理人员为10%,基础财务人员的人数则下降到20%左右。
所以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夹持的今天,高考志愿的选择不能用老经验老思路。
三
对于农村和小乡镇的考生,还要给点儿额外的建议。
1.一定要去读大城市的大学。
就不说中国好大学基本都在大城市,就算某个小城市有个好点儿的大学,那也不应该是农村或小地方的考生的选择。农村学生读大学,比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事情是完成自身的城市化,让现代化的大都市全面改造自己18年来形成的小农思想和猥琐气质,以便于在毕业之时自己能有那份自信、从容和气质与城市青年一起喝那杯咖啡(关于喝咖啡的梗不懂就去搜《我奋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要明白,除非纯技术类工作,否则招聘单位主要看这个。
更重要的是,农村青年在城市没有根据地,往往读大学的那个城市就是自己的第一个根据地,用四年熟悉了这个城市,就有了主人般的从容和自信,毕业之时就容易在这个城市待下去,就算暂时找不到工作,也知道那里租房最便宜,那里吃饭最省钱,以主人的心态死乞白赖也能在这个城市待下去。
但农村青年如果在一个小城市读大学,那么这个小城市不可能提供给你工作,去大城市又可能因为自己没见过世面而怯场,如果到了大城市一时半会儿受挫,找不到逞心如意的工作,手头的钱也不充足,撑不了多久可能就灰心丧气地跑回原籍了,最终落个哪里来的哪里去。当然,只要你愿意,回去建设家乡也不错,就怕你不愿意一辈子待在小乡镇。
2.不要为了当前某个大热的专业而降低大学的档次,大学比专业更重要
上大学不是为了学技术,有人说越有名的大学越教些没用的东西,如果你上大学只是为了学门技术,那就应该上职业院校。在这个知识和信息都飞速变化的时代,大学学到的一些实用型技能可能还没出校门就过时了。所以上大学主要是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三观和学习能力,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事。这些东西很难具体量化,有点虚,貌似无用,实则有大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大学都相当于以录取分数为标准建了个群,比如清华、北大等高校,他们的建群门槛就是600分以上的成绩,有些学校的建群门槛是450分,这两种群玩法不一样。我以前的文章《都别骂了,高考是当前最公平高校的人才选拔机制》(点击阅读)中说过,高考对青少年的分层选拔是很有效的,分数高的大多很优秀。
你要是考了600分以上,那就应该去600分以上的群中,跟和你一样优秀的青年在一起学习生活,用他们优秀的品质和习惯影响你四年。你要是为了一个所谓的好专业,自降档次,跑到450分的群里,你一定会混得很憋屈。
外界都知道这个差别,所以好公司将来就会跑到600分的群中去招人,450分的群友是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公司的,所以你的专业再吃香也没用。
上大学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自我的成长,跟谁一起成长,跟优秀的还是一般的,这很重要,比专业更重要。我前文说过专业选择很重要,但约1/3的毕业生毕业后会改行,剩下的2/3未来改行的也不少,虽然转行从零重新开始很艰难,但如果大学教会了你良好的学习能力,一切都不在话下。
杨昇原创美文推荐(直接点击可阅读):
本文作者介绍:
杨昇,大学老师,文学爱好者,互联网追随者,创业实践者,坚持用朴实的文字记录这个时代普通人的情感,有10多年短文写作历程,其文字多年来陪伴很多人走过了人生的某些阶段,总有一篇文章能在你的内心引起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