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4.13
我只是好像突然有很多感触,关于过去、关于现在,我好像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只有迷茫,或者说是认命。
其实我很奇怪,我有点儿过于追求绝对,就是接受不了不好的那种可能性,就好像说爱一个人,就爱到骨子里、爱到最深处,爱到不会因为任何事情而有所改变,或者说是无论生老病死。对,有点儿向殉道的那种感觉,那种固执和不可理喻,或者是多少有点儿缺乏安全感,想要一个确定的,永远不会变的感情,不会受周遭事物影响的感情。
我可以这样要求自己,但我又怎么能要求别人呢,又怎么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呢,那样可太危险了。
想起窦文涛分享的那个片段,说失恋和分手最难受的,很多时候不一定是分手的那一刻,而是某天清晨醒来的时候,你以为你还没分手,你以为另一个人还在,最后发现房间空荡荡的时候。大概都是后来这些存在的痕迹和小细节最让人难受吧。然后窦文涛说至此以后再也没办法把期望全部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再也没办法把自己能否幸福这件事情寄托在别人那儿,所以也没办法全心全意地再去爱一个人了,我想,大概很多曾经受过伤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情况吧,对,是或多或少,有些人多有些人少。
不全身心的投入,当然就不会那么容易受伤,但是也很明显不能再感受到爱情里的好。大概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概是“世间安得两全法”,哪能都想要呢。
《挪威的森林》写的是关于青春的事情——写到这里的时候,其实我才刚刚看了几页书,才刚刚开始看,现在是晚上12点,只是刚好好像有些感触,就想着写下来吧。
有时候想一想,其实自己都28岁了,很快就要30岁了···18岁,高三毕业那年,都是10年前的事情了,真是不敢想啊。
2020.6.24
书马上就要看完了。
还是挺喜欢这本书的,里面很多地方会让人有相似的感受,想起很多自己的事情,想起一句话,说这首歌如果让你很感动,很多时候让你感动的不仅仅是这首歌本身,而是它让你想起了很多的过去,很多的回忆,很多的曾经,那些让你“感同身受”的事情,那些明明历历在目却已是很久远的事情,多么让人怀念,多么让人无奈,却也都过去了,永远的过去了。
人生很残酷,无论当时有多少美好的回忆,有多少你以为会记住一辈子,或者是想一辈子下去的人或者事情,其实都会慢慢过去,最后也就变成不太能想起来,不再清晰的记忆,记忆或真实或虚幻,有时候也分不太清记忆和当时真实情境是否一致。人生也挺美好,不管有过多么难过、多么绝望的时刻,时间也还是能让它过去的。
这本书挺文艺青年的,我是说那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其实好多时候世界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又非常不一样。就我自己而言,一个人去云南、一个人去西藏,一次是在读大学的时候,一次是已经工作之后,旅行的感受非常不同,看到的东西区别也很大,其实很多东西都没有变,只是我自己变很多了,看待东西的角度,和思考都不一致了,相对来说,我还是更喜欢读书时候的自己,那个时候的心境。
不过哪个角度看到的是更真实的世界呢?其实都是真实的吧,仅仅只是角度不同。
之所以说渡边很文艺青年,就是他看待世界的角度,和他所做的事情,不是那么世俗、那么现实,可能唯心的成分更多一些。
无论如何,还是挺喜欢里面的一些人物,很喜欢直子,虽然她是一个所谓的病人,不过大概每个“文艺青年”都会喜欢娴静典雅和澄澈莹洁的直子吧。
2020.6.25(凌晨)
看完这本书了。
觉得还是没必要过于敏感和极端了,钻进死胡同里不是一件什么好事,个别所谓文艺青年确实容易犯这种毛病,当然道理上都说得通,但总归是不好的,顽强的生命力,对生活本身的热爱,其实就非常棒。
想起《小森林》,里面那些让人特别羡慕的生活,或者是最近的李子柒,大概都是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那部分的人。
生活本身就很美好,或者说生活本身可以很美好。
我喜欢那些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他们总能让人乐观,让人看到这个世界的好,纷纷扰扰中总能有一抹宁静。
有时候想想,我可能不太能够在这份工作中取得特别大的成绩。因为,那些需要的特质,需要的生活方式,好像不是我真正内心特别喜欢的,到最后,我大概还是会想要遵从自己内心,而不会太在意身边其他人的想法,毕竟人会为了别人而活,但是归根结底是活给自己看的,你对于身边的很多人,都是无关紧要的,世俗的成功,如果你自己内心不快乐,那也谈不上多好吧。
我慢慢丢掉了文艺青年的很多特质,是很顺其自然的,是发生的很多很多事情,最后变成这样的,挺好的。
所以,直子那样的姑娘,还是留在书本里,留在回忆里就好,放在现实生活中,大概就是一地鸡毛,毕竟生活不是童话世界。
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庆幸并且珍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