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心智自由的终身学习者
为此,项目开展之初,我们首先探索的,不是要做怎样的项目,也不是在课堂中进行怎样的变革,而是在四个坐标下思考:未来的上海和世界,期待怎样的学习者?
世界变化越快,越需要回归自我
从真实的自我才能生发出影响周围人和群体的力量。
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与机器共生的未来,真正的学习者知道自己是谁,为何而学习,而不是被动地应对无法预测的变化,或被他人和复杂的局势左右。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有自己的价值准则和独立人格,内心充实,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习所得用于创造更丰沛的人生和更美好的世界。
心智自由的人
这样的人,是一个心智自由的人。
君子不器。
如康德所说,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
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心智自由的人不会成为手段,或被工具化。学习是自己的事情,我自爱学,想学,与其他无关。
心智自由的人开启的是一种生命之学,为己之学。当一个人直面生命中真实的知识与学习,才能持续追求并坚持学习,寻找更多的学习机会,即使身处困境也能勇于向前。这是一个人不断联结自我与他人,创造人生意义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与学习和生命有关的真实问题的过程。
我们认为,这才是学习的基础,也是人之所以为自由人的基础。
教育的意义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做出有意义的选择。(许知远,2007)
为了培养这样的学习者,需要从幼儿园、小学阶段开始奠基。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经历过真实的玩要的孩子,没有被真实问题困扰过的孩子,没有体验过生命快乐奔放、思维自由的孩子,可以在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自由心智的人
作为教育公正与高质量标杆的芬兰,在其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核心课大纲》)( National Core Curriculum for Basic Education)中也提出了类似的学习观
学生是积极的学习素,唯有量助他们成为自我学习者(自己设定目掌握学习策略、反思学习)并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才能让他们成为身学习者,因为学习不是仅仅在学校的一段时间,而是为了自己的终身展。( Finnish National Board of Education,2014)
而要达到这个愿景,不能仅仅依赖对个体学习的关注,而是特别需要在自导向的学习和社会性的学习之间达成平衡,芬兰该大纲中随即点明了这一点
互动,包括与教师、与同伴、与其他成人或群体、与学习环境等的互动,才让学习得以发生。
学习基础素养由三个方面构成: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学习能力。三者之间互渗透与融合。
身心健康是三个维度中的基础性指标,指向个体的认知神经发育、身体动机能和社会性-情绪的发展。
学习品质指的是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与调控性的非认知特征,其内核是自我认知与调控。
学习能力是儿童在面对真实问题情境时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出回题、建立联系与个性化表达,是学会学习、批到性思维、创造性、问题解决等的核心要素,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最终内化为心智习惯。
这些共同构成了“星体模型”的七大指标
1.有良好的身体基础。有健康的体魄,有良好的力量、协调性、平衡性、灵敏性、柔韧性和精细动作水平。
2.有良好的社会性-情绪发展。有自信心,能进行良好的情感识别、表达,有倾听表达、沟通、合作的基本技能。
3.对事物保持好奇和主动。对自己身边事物有敏锐的觉察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有勇气尝试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不害怕出错。
4.专注、坚持,有计划性和反思性。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能反思调整自己的做法和行为。
5.养成善于提间的心智习惯。知道提问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有提出好问题的意识。在课堂内外、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和善于通过观察、操作、阅读等多种方式发现问题,对不懂的现象反复追问。
6.养成善于建立联系的心智习惯。知道建立联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建立各种联系的意识。善于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懂得学以致用,进行转化,善于和同伴、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7.养成个性化表达的心智习惯。知道基于证据的表达和运用多元表征化,是重要的学习方法,有将思维外显化、坚持自己的独特观点、批判性吸收他人观点的意识。能够运用多样的证据、表征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或观点。
在本书中,上述指标都融入在项目化学习实践中,成为学习者在项目化学习中必然要经历的探索性事件,调控性事件和社会性事件中的组成部分。
素养在实践中对践行与内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