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法家教君王御下之术,儒家侧重于告诉国君治理国家的原则

法家教君王御下之术,儒家侧重于告诉国君治理国家的原则

作者: 抱朴讲堂泽溪 | 来源:发表于2019-12-16 16:12 被阅读0次

    原创文章来源: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班第三学期《孟子》学习心得

    文:天天

    编辑:泽溪

    法家教君王御下之术,更侧重于教国君实际地做一些事情,而儒家侧重于告诉国君治理国家的原则(让国君树立行仁政,爱百姓的价值意识),告诉国君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让百姓过更好的生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把老百姓照顾好,才是一个国家政治管理最重要的价值

    力气首先要用在把百姓的生活照顾好,其次用力在祭祀典礼昭告上天的事情,然后把国君你应把自己的欲望(服务、饮食)看得最轻。

    这句话不是说国君的地位低,而是说国君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应把什么原则放最高,那就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孟子这个话是对当前面对的国君而说的劝谏之言,他也从国君想要一统天下的欲望出发,告诉他们实际上,历史上那些一统天下的君王正是做到了爱百姓,行仁政才使自己的国力强盛,自己的国君之位坐的长长久久的。

    我每读到这样劝谏国君类似情境的言论,都不免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孟子一面积极热忱地为天下百姓之安身立命而奔走呼告的真心,一面又费劲心思想着法儿用国君能接受的方式劝谏国君的苦心,真的令我感佩孟子这般儒者的大人之心,倾慕儒者的那种崇高境界。

    一个能够安定天下,“王天下”的国君一定是不喜好杀人的人(具有仁心的人),因为国君若是一个爱护自己的百姓的人,除了人心所向,百姓会自愿归于他以外,一遇到外敌入侵,自己国家的百姓会心甘情愿奋勇杀敌。

    这让我想到上节课讲到的“家”与“国”的问题,爱家的人一定是爱国的,那么君王如果是一名仁君,他的政策惠及百姓,百姓在本国拥有平安幸福的生活,若是外敌来犯,侵害到百姓们自己原本幸福的生活,他们必然因“爱家”而“爱国”,团结起来,忠于这个仁君,齐心抗争外敌。

    反之,若本国政策暴戾,百姓都想往外面跑,投奔能让他们安居乐业的仁君,会因“爱家”而“弃国”,所以这个“国”并非指实际的某一个国家,而是我们理想中的施行王道的国家。

    进而可以发现,一个国家能被国民真的爱,真的接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家的政策会让绝大多数人幸福,这之于我们当今国家之状态,无不是一个重要的反思点。

    尽管孔子在《论语》中对管仲的评价颇高,但孟子却在回答公孙丑的提问时,表达了不屑于与管仲相比的态度。

    老师总结说孔子看中道德结果,而在曾西、子思、孟子一脉是看道德行为的动机、过程。所有会认为管仲的行为依然是一个霸王的事业,不是立足于百姓的真正行仁政的王道的事业。

    这让我想起孟子对“义在内”观点的提出,为什么孔子没有提出,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孔子更看重这个道德行为是否做了,是否做好了(带来了良善的效果),没有像孟子那样更为细微地去关注主体内在道德心的树立,因为孟子会认为只有内在心理道德修养好了,良心扩充好了的前提下,这个道德行为才有可能是真正道德的。

    当然孔子实际生活有没有想到这一点姑且不论,至少从《论语》的文字表达中可以看到孔子更注重道德行为的具体实施,然而,孟子并非不注重道德实施,相反地,他是尤其看中的做工夫的,只不过相比孔子对做工夫的要求,孟子显示出一种向内进发的面向,他大抵是认为,只有先纯粹化了主体的道德意识,才能做出真实不虚的道德行为,进而产生坚强有力的良善的效果。

    就如建筑工地修房子,地基打牢了,上面的楼层才会坚固安稳。所以由此看来,孟子“义在内”并非是一种“去认识”到“义是在主体内心的”的理论观点,而是针对道德主体“要去做”这个工夫论维度表达来表达的,即认为践行“义”的事件首先是主体内部已焕发了道德心,由内动发的道德意念使然。

    该句最后停留在“人和”上,最终是想要说明一个道理,即后文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若能实现“人和”的有利条件,实际上就是国内的百姓会帮你国君打仗,强调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人心所向是最重要的。

    这里又在讲帮国君打仗的问题,因为战争是国军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同别人讲话以传达自己的观点,要灵活地针对对方的身份角色,去从人家想听的、关心的问题着手,才能渐进地实现自己观点的阐发。

    说法这里,又想起来上一节课我发出的那个关于后世大众对儒家误解的感想,从今天老师讲述的文字中,他们又能找到说辞与“证据”,抨击儒家把群众当作工具,当作实现国君统一天下的工具,上次已作了说明此处就不再赘述,只是再重复这个观点:当人们在对儒家的价值意识把握不到位的前提下,就摘取只言片语去断章取义,一定会产生偏离之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法家教君王御下之术,儒家侧重于告诉国君治理国家的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jd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