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冯尘读书会——阅读成长❤️❤️🌅🚀简友广场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接受自己,让心灵自由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接受自己,让心灵自由

作者: 落花有情_edba | 来源:发表于2019-07-07 19:04 被阅读11次
《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接受自己,让心灵自由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武志红

昨天和朋友聊天,我说,一个人如果遇到让自己感到愤怒的事,就必须发泄出来。

朋友却不认同,她说,去跳舞多好,既不得罪人,又能舒缓情绪。

每当我们遇到重大问题,总会下意识的逃避,然后找一些事情让自己看快乐起来,其实,这种快乐只不过是流于表面,真正的问题会成为我们心灵冰山下的那2/3。

更糟糕的是,当它们爆发时,往往我们会失去对自我的控制。

对于负面情绪,一般我们心里会产生的两个想法就是战(压抑)或逃避(逃),我们都没有好好体会负面情绪所表达的信息。

其实,负面信息也是一种自我调节机制,它是在告诉我们,应该改变了。

拥抱痛苦,这才是我们心灵真正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必须拥抱的痛苦有哪些呢?

一,恶习

为什么积习难改?那是因为这些恶习曾经让我们受益。

某私营公司的文秘小刘有一个坏习惯:什么文件她都是拖到最后一刻才会拼命做。

这个拖延的毛病,源自于小时候父亲对她很严厉,每次检查完整作业发现错误就批评她。后来,她把作业写到很晚,父亲即便发现错误也没有再批评她,反而夸奖她用功。

在公司也是一样,同事们都称她是“加班大王”,这个称号传到老总耳朵里,老总也从不批评她做事拖沓。这些好处成了奖励,强化了小刘办事拖沓的习惯。

每一种习惯的形成都必然会经历以下这个循环:

行为发生—得到奖励—强化

北京大学心理系的钟杰博士说,最新的神经研究发现,每一个“积习”在大脑中都对应着一个神经回路。而且,“刻痕”深的神经回路甚至可以自己启动。

恶习难改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立刻满足,它能立刻满足我们的一些小的需求,让我们欲罢不能。

如何改掉恶习?

首先要接受它,因为恶习也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强制控制,就会让我们自己分裂,使自己痛苦,接受它,认同它,和恶习达成谅解,才能真正的去改变它。

其次,为自己的改变找到一个强大的使命感。

“当你真正喜欢做一件事时,自律就会成为你的本能。”何长明说,“这就像玫瑰要绽放、茉莉有芬芳、鸟儿会飞翔一样。

第三,从小事做起,这样容易增加自信。

第四,这也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立刻行动!

二,悲伤

悲伤是我们很常见的一个负面情绪,正所谓“爱的越深,伤的越深。”最能让我们悲伤的,莫过于来自原生开庭的伤害。

悲伤,是非常令人难受的情绪。我们普遍抵触悲伤。

还记得之前一个轰动全网络的事件,北大高材生王猛写下万字书,控诉父母对他的“过度的爱”,而且他还6年不和家人联系,自己也是严重抑郁症患者。

我有一个朋友和他的情况类似,父母也是“控制型”的,朋友说,她初中时就想过要自杀。

可是现在她生活的很好,有家庭也有自己的孩子,而且和父母也表面相安无事。

我曾问她怎么调解自己情绪的,她回忆了半天,说也没刻意去调解,也没看过心理医生,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就想开了。

后来她说,因为父母过度的控制,她痛哭了好几次。

武志红老师说,当我们陷入真切而纯粹的悲伤时,必然会泪如泉涌,而这泪水就宛如心灵的洪水,会冲垮我们在自己心中建立的各种各样的墙,最终让我们的内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朋友的痛哭恰巧完成了悲伤的过程,从而自我解脱这种悲剧。

正如广州朴实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咨询师舒俊琳所说说:“悲伤是完结悲剧的力量!”

一系列的人生悲剧,既可以令一个人变成祥林嫂,只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重复诉说自己的苦难,以赢取别人的同情,也可以令一个人变成贝多芬,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唱响自己生命的最强音。

三,愤怒

我们都很惧怕愤怒,因为愤怒可以伤害一个关系。

但是愤怒又是我们必须的,因为我们也需要保持独立空间,从而保持住自己的个性和判断力。

愤怒就是保护我们独立空间最强有力的武器。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其著作《灵魂的黑夜》中说:“当人们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愤怒的情感时,它就能为一个人和一种关系做出很大贡献;但是当愤怒被遮掩隐藏起来时,它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所以说,愤怒也分好坏,好的愤怒可以保护我们自身感受,坏的愤怒则会伤害我们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胡慎之是一个容易发怒的人,尤其是在吃饭问题上,只要送餐的来晚了,他一定会大发雷霆,甚至还会训斥订餐的文员。

后来胡慎之想起,父亲在他小时候常常因为他犯错而罚他面壁,每次都是在晚饭前,那时候他非常饿,很愤怒,但是却不敢说出来。

想起这件事,他才真正明白了自己失控的原因。“简单说来,就是把对经常饿我的父亲的原始愤怒,转移到了对饿我的其他人身上。”他说。

胡慎之总结说,好的愤怒,针对的必须是导致你愤怒的那个人。你对这个人愤怒,你才能捍卫自己的空间,并且愤怒地表达才会有效果。如果这个人惹了你,你不敢对他愤怒,你跑去把愤怒发泄到其他人身上。那么,你发泄得再厉害都没用,因为对象选错了,那样愤怒就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说,愤怒不是简单的宣泄,更需要深入的自我理解。

无论对方的理由多么合理,但是愤怒是一个信号,它告诉你这个人做的不对,他分地侵入了你的空间,过分地控制了你。

四,内疚

一个和谐的关系,其过程是你付出,我感觉内疚,于是我更加付出,你又感到内疚……关系就这样不断被深化。

可是,如果遇到一个只付出不接受的人,那么必然会让另一个人产生持久的产生内疚,这个人必然会有逃离的冲动。

经常看到一些调解类节目,一方声嘶力竭的喊: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为什么你还要离开我?

付出的人总会有一种清白感,我付出,我问心无愧,当另一半受不了内疚感而逃离的时候,付出者就会感到被伤害,强烈的指责对方的背叛,殊不知,自己才是始作俑者。

其实一个人有需要不是罪,从不滋养自己的人,总有一天会干枯。

就像杨丽娟的父亲杨勤冀,一直满足女儿的需求,自己却连朋友给的一杯水都不喝,这种完全把需要排除在外的人,最终结局也是令人唏嘘。

在人际关系中,需要的满足最好是平衡的,你可以付出,你也可以索取;我可以从你那里得到一些满足,我也可以去满足你。

五,恐惧

每当人们说起恐惧,必然第一个想法就是战胜恐惧。

在我们的认知中,恐惧=怯弱。

譬如,在百度上输入关键词“战胜恐惧”,可搜到约112000个相关网页;在Google上,则可搜到约811000个相关网页。

其实,我们都忽略了了一点,既然我们情绪中存在恐惧,那一定有它都特殊意义。

许多恐惧所传递的信息是极具价值的。事实上,我们越恐惧一件事情,那件事情背后隐藏着的信息可能就越重要。

一个叫阿宁的女孩,一天晚上突然醒来,突然感觉很恐慌,之前很温馨的卧室也不再温馨,反而像个牢笼,这件事发生在她和男朋友分手的第三天晚上。

阿宁不反对爱情,但她要的是那种最纯洁的爱情,结果31岁的她一直没有找到伴侣。

恐惧提醒她,和男人的关系比她意识中以为的要重要得多,她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许多严重的恐惧与关系有关,因为在我们最幼小的时候,如果没有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没有任何生存能力的我们势必会死去。所以,关系匮乏所带来的恐惧,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源自对死亡的恐惧。

六,关系

任何一个你在乎的关系,其实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可以照出你内心的秘密来。

很多父母,特别急着去塑造、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为此折磨、虐待孩子。

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忽视了另外一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终会在孩子6岁前被内化为一个“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那就好好观察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关系。

有个叫刘涛的私企老板,资产很多,儿子留学,老婆漂亮,一切都那么美满。

可是,他却喜欢一只很丑的流浪狗,太太却一直讨厌他那只丑狗,太太喜欢一直漂亮的狐狸犬。

为此,刘涛和太太吵一架。

刘涛之所以对那只丑狗情有独钟,是因为看到这只狗,就让他想起小时候,小时候他又矮又丑,弟弟高大帅气,妈妈一直喜欢弟弟而不喜欢他。

丑狗和狐狸犬还有太太的关系,完美再现了刘涛小时候和妈妈,弟弟的关系,所以刘涛产生想要保护丑狗的强烈愿望,其实,他实在保护内心受伤的小男孩。

除非我们把某人当成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中的某个人,否则我们不会对一个人或物产生那么强烈的情感,这就是所有重要关系的奥秘。

在原生家庭没有得到的,现在希望从配偶身上得到,于是,我们的生命就只是在简单地重复,童年的痛苦到了成年又重演了一遍,而改变却未发生。

武志红老师还指出,假若你和某个异性能完美地再现你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那么你一定会疯狂地迷恋上这个异性。迷恋他,是为了修正你内心的关系模式,是为了减轻你童年时的一些痛苦。

就比如,原生家庭父亲很暴力,长大后女孩就会对暴力男容易产生好感。

摆脱轮回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让你的身心归一,以你自己的感受为中心构建你的真自我。

所有的苦难我们都要接受,因为那些都是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实。

所谓接受,即直面我们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实一旦发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么亲密的人,我们都不能指望他们为自己而改变。

接受当下,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接受悲伤,我们才能从悲痛中走出来;

接受愤怒,我们才会有独立的空间;

接受内疚,我们才能建立很深的关系;

接受恐惧,我们才能打破自恋状态;

接受关系,我们才能中断轮回。

宽容自己,让自己重新找回身体的感受,让心灵自由,给自己一个仪式,开始一个新的征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谢自己的不完美》读后感——接受自己,让心灵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ji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