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是什么?这个问题大人们不难回答。但对于一个两岁半的孩子,可能还表述不清楚,不过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明白不就行了吗?
几乎每天晚饭后,宝贝和爸爸都会玩捉迷藏的游戏!
“bingo——”爸爸藏起来了!宝贝找啊找啊,厨房也找了,没有!小卧室也找了,没有!大卧室也找了,没有!客厅也找了,没有!
“妈妈,我找不到爸爸了,你能帮我找找吗?”宝贝咯噔噔跑过来找我帮忙。可是,我又不愿意直接帮她找爸爸,我想让她自己想办法找。
“哦!宝贝,妈妈也找不到啊!你在仔细找找看有没有什么线索啊?比如窗帘有没有动啊!爸爸的脚有没有露出来啊……”
听我这么一说,宝贝又开心地跑去找爸爸,没一会儿,就听到宝贝喊“哈哈哈——找到了,找到了!”
“宝贝,你是怎么找到爸爸的啊?”
“我发现了一条线索。”
继续追问“你发现了什么线索啊?”
“我发现窗帘在动。”
继续玩,宝贝总能发现不同的线索,“我看到爸爸的脚丫子在外面。”“我看到了爸爸的衣服。”
在一遍又一遍的游戏中,宝贝其实已经知道什么是线索了,并能够凭借线索找到藏起来的爸爸。
女儿第一次接触“线索”这个词,是在《犯了错改正就好了》这本绘本中——皮特猫系列之一。不知道睡偷吃了皮特猫准备的小蛋糕,每次偷吃都会留下一些线索,比如碎屑啦、脚印啦、吃剩的油纸啦,最后综合所有的线索,发现原来是坏脾气的蛤蟆偷吃了所有的蛋糕……
宝贝从认识“线索”到在生活中应用应用“线索”解决问题,一步一步,不熟悉的抽象的海绵就这样具体化可视化啦!
将绘本故事和生活结合,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