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作者: 晓菲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18-05-03 19:03 被阅读41次

蔡劲松老师运用“点、线、面、体”四字法来驾御思维导图,有一种“横扫”知识汪洋的感觉。诸般要义如黑夜明珠盈盈滚出,各归其位、秩序井然。思维变得更加有趣、有序、有效。

——《强化心智》作者、剧场式记忆法创始人 林春庆(网名“牛头” )

蔡劲松老师是思维导图应用集大成者,思维魔方“点线面体”、“集中发散”的概念,道法自然,简明丰富,依托其文中所演绎,能使人更善用工具,化繁为简,为企业员工和各级管理层提供系统化支持,使应用者轻松厘清轻重缓急,盘活资源,达到平衡高效。 ——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上海传统陈氏太极拳培训中心教练兼秘书长 于威雄

比如钓鱼,钓竿只是一个武器,而怎样钓鱼、什么时候钓、在什么地方钓、用什么饵、钓什么鱼这一系列方法才是我们需要系统学习的“道”。

修炼武功不只是拥有武器那么简单,更需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修炼过程,才能领悟绝招的微妙。

这个修炼的过程,就是对方法进行系统学习、操练和掌握、应用的过程。  思维导图并非万能 思维导图是思维的主观呈现,其效果不能绝对量化 。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思维导图的功能很大程度上可以从时间角度来区分。面对过去,对已有的知识、经验、内容进行梳理;面对未来,对未知的工作、问题起到思维激发的作用。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导图,三言两语的工作,简单用笔写写就可以的事情,画图也是形式主义。

a.我想达成什么?

b.我的生活愿景?

c.我的个人使命?

问自己这三个问题的时候,结合自己现有的能力、物质基础、爱好兴趣、理想志向等去思考,多问自己到底想做一个怎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特征?这些性格特征是怎样养成的?哪些地方可以借鉴?应该怎样量化这些目标?

a.现存的问题?

b.现存的差距?

c.不满的地方?

如果说“目标性入手”是看未来,“问题性入手”则是看过去 。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正是这些不足让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做到更好。发现问题甚至问题背后的问题,非常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和意志力。

掌握个人知识管理技巧,不断建立和完善个人知识系统结构,从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

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1965年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 是将知识管理思想应用到个人、形成经验和方法论,从而为个人创造最大价值的管理方法 。

通过实施PKM,个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信息,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准确表达,提高工作效率和自身能力。

基础的分类尽量简单,越复杂的分类越难以实施,甚至吓到自己,可持续性也会随之降低 。

按照应用的角度,经济发展与合作组织(OECD)将知识分为四类:

事实知识(Know-what)、

原理知识(Know-why)、

技能知识(Know-how)、

人际知识(Know-who)。

从认知角度出发,知识又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可以通过文件、形象或其他精确的沟通过程来传递;隐性知识的获得只能依赖自身的体验、直觉和洞察力。

根据OECD对知识的划分,前两者属于显性知识,后两者属于隐性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可以相互转化,动态循环。

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以提高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6S起源于日本家庭的一个现场管理工具。在20世纪60年代前后,丰田汽车公司把早期的2S“整理、整顿”扩充为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1)整理——收集筛选

将各渠道收集的知识、信息进行初步筛选,留下与个人工作生活学习相关的,其他舍弃、忽略。

(2)整顿——标识索引

将留下来的知识信息按照分类标准进行索引、归类标识,按照知识框架分类要求,对应储存,方便检索、查阅与复习。

(3)清扫——淘汰更新

对过期知识、信息进行更新、升级与调整,制订学习计划,扫除知识盲点、盲区!

(4)清洁——标准优化

定期优化更新各知识框架,不断核查确认知识框架内容,确保知识系统的标准化,通过及时更新、调整确保知识体系持续的符合性、有效性与一致性。

(5)素养——应用分享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享知识,充实自己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终生学习,持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系统。

(6)安全——安全防护 采取多种方式保障个人知识管理系统的安全,避免信息遗失、被黑等安全隐患问题。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第一阶段:蜜月期

很多人最开始接触思维导图时,一度会认为思维导图就是一个万能的工具,似乎掌握了这个工具后成功就在眼前。

对策:保持喜悦,掌握技法。

第二阶段:迷茫期

这个时期很多人会发现思维导图就是对学习对象的梳理,并没有什么特别。

疑惑思维导图到底是画给谁看的;找不到怎样提升归纳梳理的技巧。很多人应用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思维导图没有开始想象得那么简单。

第三阶段:质疑期

这一阶段很多人开始觉得做思维导图效率太低;发现还有很多其他可视化呈现方式也可以达到思维梳理的目的;认为思维导图画得再好,也无法让思维本身突飞猛进

对策:兼容并蓄,理清思维。

第四阶段:回归期

这个阶段众多使用者的心态逐渐回归理性,虽然说“山还是那座山”,“导图还是那个导图”,但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的人不再拿自己的导图与他人的导图进行完美度对比;开始发现思维导图的基础其实是思维,同时理解了思维导图的目的在于梳理;阅读他人的导图时,也可以不在意其呈现方式和内容,而是吸收其归纳及用色呈现的技巧。

对策:修炼思维,淡化工具。

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导图应用魔方(好书共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gpl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