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之前租房的邻居给我说起她的孩子,老是半夜做噩梦醒来后就大哭,孩子的妈妈就抱住孩子安慰着:不要怕,妈妈在。但是还是没有用,孩子依然哭得很厉害,
她讲起得时候,就问我家孩子有没有这种状况,遇到后我是怎么安慰孩子的。
这不是个例,相信当了爸爸妈妈的会特别有这种经历,在孩子恐惧害怕的时候,即使搂着孩子,告诉孩子不要怕,对于孩子来说,却依然不是很管用。
Why?
孩子们体验的是恐惧的情绪,但由于他们年龄较小,不能正确分辨梦中经历的情绪恐惧、害怕,也并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种情绪。
简而言之,就像孩子们还没长牙齿,你喂他吃烤牛排,他肯定是没法咀嚼和消化的。
那么,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们去消化这些不好的情绪呢?
当孩子发生这种类似恐惧情绪的时候,我们应该先搞清楚孩子怕的是什么,再有针对性的给他去解释,一步一步的消化掉不好的情绪体验。
给大家分享一个我小侄儿的经历,小侄儿要比我家孩子小一岁。
一次,小侄儿和我女儿一起在亲戚家玩耍的时候,家里卧室的窗帘上夹着各种形态的蝴蝶,我家孩子很是开心地玩着,唯独我的小侄儿看到窗帘上晃动着翅膀的蝴蝶,吓得尖叫大哭,大家都告诉他,不要怕。
他依然哭得很凶,此时,小侄儿的爸爸走了过来,对他说,没事,这只是装饰品,为了装饰窗帘的,更是为了让房间更有生气,你过来,看看它根本不会飞,也不会咬人,说着小侄儿的爸爸顺手摸了窗帘上夹的蝴蝶。
蝴蝶贴在窗帘上翅膀煽动几下,就没有动了。此时,小侄儿止住了哭声,情绪开始有所缓解。
他爸爸接着说,爸爸牵着你的手,我们一起去摸一摸,若是不想摸我们就放弃,好吗?小侄儿点着头答应了,躲在爸爸身后小心翼翼地去摸了一下,后面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直接把窗帘上的蝴蝶摘下来放在垫子上玩儿。
这是什么原理呢?
这个在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比昂在阿尔法功能理论里,其中有提到了情感的分类。把情感分成:可以承受的情感体验和难以承受的情感体验。
好的家长可以作为孩子情感体验的容器,并把孩子们不能消化掉得情感体验概念化,并陪伴孩子把孩子可以消化的内容在说给孩子们听。
简单来说,就是为孩子恐惧的情感体验命个名字,然后陪孩子一起消化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