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学》一书中,塞内加的愤怒学说: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愤怒,是因为对事情的结局抱有过于乐观的期待。
仔细琢磨这句话,再结合生活中遇到的种种事物,可不正是如此么?不过现在是真正认识了这种愤怒的明确定义:乐观的期待。
书中还介绍:为什么别人做错事,我们也会这么生气?
同样也是因为这种“乐观的期待”。
每个人的内心住着个被宠坏的小孩,总是希望他人都能按照我们的想法行事,一旦他人不遵从,愤怒就会涌现,会像孩子一样又闹又叫。
如果你也会因为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期待落空而感到愤怒,解决方法就是降低期待,尽可能符合现实,这样我们就不会一直觉得世界失信于我们。
比如我的家庭,对于孩子,我自认为自己孩子的自控力还可以,但是有一天她却做出了相反的表现;对于老公,我自认为他会在我跟婆婆的相处中是向着我的,结果他做出来的事跟我想象的一点都不一样;对于婆婆,我自认为她会在一些方面能够给予女儿一些指导,但是没想到她面对女儿的行为却不管不顾……
殊不知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开始了“降低期待”(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这个词),以寻的跟他们合适的相处方式。
人生不会事事顺遂,你的想法和意志无法左右他人的言行,用他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更是得不偿失,不必消耗自己的情绪为他们的不成熟埋单。
书中说的很有道理,我们寻常人也只能时常自省,发掘自己的怒点,降低期待,然后找到跟他人相处的平衡点。
可是那个期待已经降低到不能承受的地步又该如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