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既往,准时收看罗老师2018年时间的朋友,一同跨越2018与2019的缝隙,感受到了四小时演讲时如此震撼的共鸣,让我记忆有“形”的是菲茨杰拉德的一句,“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这句话不断印证着当下我们急需的但又稀缺的能力——多元思维能力。
高山且遥远,当下不可及。作为一个聆听者,从相信到自信这个过程耗时非常漫长、也时临断片可能,2012年偶然间听到逻辑思维视频节目,就被罗胖憨厚的样子、渊博的知识不断吸引,虽然很多时候听不明白,偶尔也算打发时间,陆陆续续一直延续至今,终于有点味蕾的恢复,和直觉的触动。既然出门,就要跟随智者,边听边理解,边做事边感悟。
作为一名多元思维训练者,除了不断打磨各种概念的同时,也要不断训练分身术的能力,如题,一向自我感觉是客观真实的、不容辩解的标题,在不同认知者的眼中,结果是不同的,一句话的意思需要在不同环境中体现出来,如果是纯数学平面,那么肯定没错,两点本来就是直线最短;如果在物理学之中,从实验中却看不出直线的优势;
如果在现实中,两点之间的距离并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进行解答,往往需要各种模拟、迂回方式,才能达到预定目标。很多时候,也需要看似最远的方式达成最高效的目标。所以才会有,没有捷径才是捷径。
知识的概念往往具有边界和特殊点,在不同的环境之间的适用性无法兼容,我们所知道的道理,往往第一时间是在一知半解的过程中“学会”的,而我们认为的学会了,其实还只是知识内化的起始阶段,如今我们在学校中拥有的知识往往只是理解世界的一个非常粗糙的模型,如果就此打住,使用过时的概念去解释世界,虽然很多时候也可以形成自洽,但到最后只能逼着自己要么自我安慰,自我麻痹;要么做出相应改变。
尼采曾说:“上帝死了”。我们曾经依靠宗教来获得内心的宁静,收获对大自然的敬畏。而当下科技发展已经到了让我们无法欺骗自己成为“高贵”之人,怀疑主导了人生的未来,通过集体获取温暖的时代逐渐被肢解,面对数字时代的来临,一切知识都以全新面貌呈现在眼前,复杂空前,我们需要一个更加复杂的多元模型才能持续发展。赫拉力预言,未来只有三种人。而我们这些在数据算法不断推新,又无法改变算法的面前,可以做的是什么?人性的复杂是算法无法启及的,了解自己,理解他人,向善,持续写作,才有机会不做数据的奴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