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它指一个人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让幼小的孩子独自探索,是一件无比重要的事。因为幼儿完成一件事要做太多尝试,调动很多东西、头脑、身体和心志等。这也许是很多虽成绩优秀却内心依旧不自信的孩子的根本原因吧!
今天连麦的妈妈是一位外贸业务员。老公是一名工程师。家有两个女儿。一个十六岁一个九岁大的躺平三年。孩子由母亲带,父亲在地,是周末夫妻。
妈妈评价自己是唠叨妈妈。对小孩管控严格。但是大的出现抑郁情绪并且有自杀行为。妈妈虽在改变教育方式但是效果不好,连麦求助。
个案感想:
1.曾奇峰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作主,那么无异于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一个经常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相反,他的生活是窒息的。他的生命激情会越来越低,他甚至会被动的方式去羞辱父母。
2.妈妈在孩子小的时候,以命令形式控住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逐步长大,开始反抗,妈妈退步,甚至会已委屈哭泣等软的方式,依旧期待孩子能按照妈妈的愿望恢复回来,好好读书。结果却是相反。
3.妈妈自己的情绪已入低谷。内心有太多的委屈、恐惧、焦虑、无奈。都快已经失去自我的一个人,如何去拯救孩子。因此“过好自己”是首要条件。
4.家有二毛的家庭,大毛若出现幺蛾子,很有可能是在与二毛争风吃醋,求父母的关注。
当然,孩子出问题,原因一定是多方面的。或许也有他的遗传因素。我们不能想着找一个标准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