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内容:
写一段自己卡文的经历,以及怎样尝试解决卡文?面对卡文的心理变化(也可以当作一次变相的心理描写的练笔)。
也谈“卡文”
天色即将灰暗,好似要刮大风。大概下午五点多一点儿,本该文思泉涌的黄金时刻,我却不安的无从下笔。面对电脑上,正在打开着的空白在线文档,满心慌乱的无力。无力是因为我不确定我是要写一篇小说,还是要写一篇散文,抑或是要写一首诗词。于是,我开始为自己的无力,而感到内疚。在内心深处,我知道自己今天这是遭遇“卡文”了。
我凝视窗外,发着呆。此刻我一定是面无表情、脸露痛苦。曾经看过的那一本本文学作品和作者,在我的脑海之中快速地闪过。越来越多的无力感受,接连侵袭着我那逐渐昏乱的大脑思维。当然,这种感受我是不会告诉窗外急速掠过的归巢鸟儿的。我的脑海之中,还在断断续续地轮换出现书籍中的那些阅读过的剧情和人物。我有在想,哪些是我看过哭了,哪些是我看了笑过。
既然“卡文”了,那就停下来,不写了吧。但是家中无人,没有讲话的对象,也没有倾述的宠物和花儿。实在是无事可做。
于是,我开始翻看那些写的半拉拉的小说文章。“那是一个宁静炎热的夏日午后,一周的业务很萎靡。我坐入那家常去的高档咖啡馆,靠门处。我发着呆,被失望所笼罩,我以为穿堂而过的空调风会非常凉快。我带着沮丧的心情看着街对面的橱窗,里面站着一个衣着单薄的人形女模特儿,仿佛带来一丝丝的夏日清凉,也让我想起了记忆中的一段往事。”——出自其中一篇小说的开头。我想接着写,可记忆中的一段往事又是啥?我继续“卡文”。
我又开始翻看那些文章构思的片段,比如“死去活来的爱情故事、第三人称、对话形式,直叙、倒叙穿插的形式......”。比如“表达人活着的不容易,要有珍惜的意义存在,可以从农村到城市的围城,一家三代人的衬托......”。好像每一个要写出来,都挺难、挺长。我继续“卡文”。
我开始打开书柜,拿出了三本书,随手翻看纸张,开始查看里面划线部分文字的标注内容。有描写美景的,有人物刻画的,大部分都是文笔优美、富有感染力或哲理的句子。书籍的空白处,还留有我当时阅读时的一部分感悟和想法,字迹潦草,但也能看。看着这些过往熟悉的零碎记录,由于缺少整理,也确实能够引发思考,但现在好像很难成文。我又继续“卡文”。
痛苦中......
我开始起身在房间内踱步,又走到了客厅中,又来到了儿子房间。儿子的写作业桌上,正放着最新一期的一本《读者》杂志。我随手拿起,翻看了起来。连看了几篇简短的文章,突然有一篇关于奶奶和孙女的故事打动了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真情流露加灵感乍现,提笔就写,短篇小说《希望》就这样一气呵成。搞定了,竟然无比开心。
“卡文”确实痛苦,但是“卡文”很正常。“卡文”并不可怕,各种方法都去试一轮,请相信,总会找到突破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