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要写一些怎么写文文的经验出来,话说了很久,却一直没有正式动手。
因为太难入手。
写文这东西,入门非常低,似乎只要学过语文,会写字的人,基本都能像模像样的诌上两句。可说深一点,要求又很高。高到怎么样呢?那就是——你写出来的东西,必须有人愿意看。
在网络写手有个了收入排行榜之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冒出了许多形形色色的教写作的文章和书籍,大家如果想学写作技巧,去摸索一下度娘就好。
我不想写度娘常有的东西。
我想写点别的。
因此,这个写文文系列,未必会如你想象中的展开,未必会有你所以为会见到的内容。
但,至少这是我心里,关于写文的真相。
---------------------------------****----------------------------
我始终认为好的文章,和华丽的用词并没有太大关系。或者说,在文章拥有令人感动的灵魂之前,没必要关注词语的华丽度。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内在情感,不能激发读者的内心感觉,形容词用得再好,也是白费。
如果一篇文章拥有灵魂,能够沟通作者和读者的内心,那么细致的,上佳的用词,才可算做锦上添花。
文章能吸引读者,最重要是文章的灵魂。心灵的共鸣才能让人流泪和激动,否则,古代那些华丽丽的宫廷词,为什么总在后世被人看不上呢?所谓官样文章,就是如此。
我在大学谈文学创作时,常常遇到有人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我反问,“你觉得成为一个作家,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常见的回答如下。
“有好文笔。”
我说,“判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作家,最重要的不是文笔,而是灵性。”
文笔可以培养。
可以看书,可以看写作技巧书籍,看形容词手册,看经典名著……只要你肯看,肯学,肯学着去使用你在书籍上看到的那些形容手法、描写技巧,滴水穿石,总能学出个大概。
然而,灵性是什么?
我想那大概就是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世界,敏锐的感知,和情绪的自觉体察。
这种感知和体察,会促使你去接触自己所没有接触过的,会让你产生感概、快乐、迷茫、痛苦、愤怒……所有的情绪起伏,才有了你所写的文字中情感的自然起伏。
只有这个,才会仿佛把什么用针管打进了你的血液,让你沸腾,逼迫着你非要去做一件其实你在现实未必要去做的事。
灵性,是一切写作激情的来源。
说白了,就是——你到底有没有,非写出来和读者分享的内心感觉?
平铺直叙地谈理论,是不是觉得苍白无力?
摸摸。
好啦。
用膝盖猜也知道,大家更喜欢听故事。OK,弄喵喵来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一篇的核心是写文文,不过这个故事挑了一个好诡异的角度——慈善。
对,你没看错,是慈善。
别担心,这篇不是劝捐软文,保证不是。
故事发生在好几年前了,具体年月忽略不计,反正是个真事,而且是我自己经历的真事。
那天我在网上乱逛,打开了感恩中国。感恩中国是一个慈善网站,上面常常有站主到各地采访的需要帮扶的对象状况。
我在帖子里翻啊翻,看见了一个山村小学的介绍帖。
情况不用细说,能在感恩中国上面介绍的小学,都是很艰苦的。我匆匆看了一遍文字,知道他们有一个很努力的年轻的校长,其实也不算正式校长,算是村子里一个学历最高(初中?高中?忘了)的人,到外面打了几年工,带着攒到的钱回到故乡,想让孩子们有个读书的地方,就很艰辛地有了这么一个小学。
这个小学的名字,叫乃扒。
嗯,不是牛扒……
帖子里有一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
里面写道,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小学只有校长一个教职员,校长是他,老师也是他,校工应该还是他。他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乡教育局给小学派了一个民办教师。
校长一见来了帮手,高兴极了。
然后……
民办教师发现自己被派到了一个落后破烂得简直让人哭的地方,完全懵了。小学的地址是在山上,缺水很厉害,连日常喝水都不好解决。
于是,新教师以酒代茶,每天喝个不省人事,醉生梦死了一段时间后,走了。
我看着这一段表述,心里总有点什么滋味说不出来。
网页关了,我玩着玩着,偶尔还是会想起来。
所以我忍不住了,直接给感恩中国的站主去了一封信,问能不能把那位校长的电话给我,我想看看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忙。
因为有在感恩中国进行过助学,站主大人知道我的大概情况,就把对方号码给我了(一般不会随便把联系方式给人)。
我拨了电话。
接电话的,就是那一位校长,姓马。
我说了自己是如何得到小学的基本信息,然后问,“我想给孩子们帮点忙。他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具?作业本?铅笔?橡皮?圆珠笔?或者小学生用的计算器,三角尺?”
看过了网站上那些孩子们蹲在泥沙里,用树枝写字的照片,我想他们一定很需要文具。
如果那些小朋友可以得到崭新的文具,那有多开心啊。
没想到,马校长说,“文具?我们不需要太多文具。我们的孩子,一个铅笔就能写很久了。”
我有点懵。
这不是我期待中的答复。
而且,如果不需要文具,那他们需要什么?总不会是现金吧?
一想到这里,我心里就怪怪的。
我还是问,“那你们的小学需要什么呢?”
他毫不犹豫地说,“如果你可以,请你给我们一些书吧。”
“书?什么书?”
“什么书都行。”
“啊?”
“真的,什么书都行。我们这里只有语文书,这是孩子们目前能看到的书。”马校长说,“我们这些孩子,可能这辈子都走不出这座大山。给他们一些书,至少让他们知道大山外面是什么样子。什么书都行。”
一瞬间,我沉默了。
很多情绪在沉默中冲击着我。
那一刻,我的眼角湿湿的,因为怕不小心漏出声音中的异样,所以我沉默了好一阵。
话筒里,他还在用很平常的声音,继续在说,“什么书都行。旧书也行。如果是有图画的,那就更好了。”
我把情绪收拾好了,也平静地说,“嗯,好,我可以尽量买一批书。”
问他要了收件人地址等信息,我挂断了电话。
如果说,在感恩中国看了乃扒小学的介绍后,我忍不住想做点什么。
那么,打完这个简短的电话后,我更是非要做什么不可了。
而且,我还想稍微把它做得比我原先打算的更大那么一点点。
我自己当然首先要捐出一笔钱,然后,我找了小艾商量,在木棉小店开了一个商品,把事情经过说了一下,号召大家捐款,为这个小学买一批书籍。
令我惊讶的是,大家都很热情,以我们那个小网店,居然迅速募集到了挺大一笔钱(至少相对于一个网店来说,我真的觉得挺多了)。
为了让所有人知道钱花在哪里,我们直接在当当上网购打折的书,挑选的目标是便宜、有图、适合小朋友看。网购的列表和价格都贴在木棉小店里,让大家知道我们买了什么书给小朋友。
当当还有一个好处,它可以不发快递,发邮政。马校长说了,他们那里太偏僻,只能走邮政,邮寄到当地的镇邮局,然后他去取。
买啊买啊。
书买好了。
然后又来了一个小问题,其实,是一个挺好的问题。
我们是根据当日小店募集到的钱来买书的,等当当上的书订好了,才发现小店还有陆续后来的捐款,很多作者也来了回应,这个一百那个两百的凑,于是,又多出了一点钱。
大家一商量,书已经买的差不多了,剩下这点钱,还是给孩子们买一些文具吧。
网购文具,理所当然的淘宝啦。我们在淘宝上找啊找,就找便宜的,希望可以多买一点邮寄给小学。
最后找了一家,辛辛苦苦地谈价钱,只找最实惠的打折的文具。那位淘宝店主啊,真是个做生意的料,商量来商量去,都占不到什么便宜。不过,这也可能因为我们买的,本来就是都打了很大折扣的……
谈妥之后,我说,“请发邮政。”
店家斩钉截铁,“我们不发邮政,只能快递。”
“快递和邮政有什么不同?快递我出邮费,邮政我也出邮费啊。”
“快递上门取货。邮政我还要帮你把东西都送邮局去,花时间还花人力。快递不行吗?”
“不行。我这个是捐给山区小学的,他们很偏僻,快递不送他们那。只能邮政。”
“你们做慈善?不骗人?”
“是啊。不信你看邮寄地址,送到贵州很偏僻的地方的,上面写的就是乃扒小学马某某校长收。”
一边说,一边觉得自己真是蠢。
刚才谈价钱的时候就应该打出慈善牌啊!果然我就没本事做生意。
一会后,店家旺旺回了一句,“我帮你们送到邮局。”
耶!好开心!
“我要付款了,那邮政邮寄费到时候再算吗?”
店家旺旺又回了一句,“你付款吧。邮费不算了,我包邮。我店里还有一些库存,送你们,也给你们一起邮过去。”
“真的?太谢谢你啦!”
“你们也是做好事,就当我也做一点好事吧。”
接下来的日子,我难得地关注起中国邮政的工作效率来,迫切地盼着东西快点邮寄到地方。
好不容易那一天,书籍邮寄到镇邮局了,我和马校长通电话。
马校长,“是啊,我接到消息了,说有包裹要拿。等我过两天去拿。”
虾米?
过两天?为什么要过两天?
你知道什么叫争分夺秒吗?
不是你说,要让大山的孩子们看见外面的世界吗?
被你感动得眼泪汪汪,一身劲的和大家一起筹款、买书、邮寄……你现在居然这么悠闲啊校长!
“为什么不现在去拿?”
“很远,下山不容易。”
“山很高吗?”
“下了山,还要坐摩托车,花五十块坐摩托车到镇里。”
我拿着电话,眨巴眨巴眼。
下山之后才花钱坐摩托车,到底是个怎样的地理概念?难道平时他们是攀着绳索上山的?连一条摩托车能开的小路都没有吗?
那个时候,我对“大山”这个词真的没多少理解度。
直到后面,我看见志愿者拍的照片,当他们把援助孩子们的米和油用车送到山下,然后孩子们背着很大的箩筐下山,一个一个排队领着东西,把东西放进自己背上的箩筐时……我才知道,当初叫人家校长马上下山去邮局拿书,仿佛那就是坐个电梯上下楼,那是有多么、多么的可笑。
(就是照片里的这种大箩筐)
当我们满以为自己对世界有足够认识,其实那可能是我们自负的幼稚而已。
最终,书籍和文具终于到了乃扒小学。
我松了一口气。
同时又觉得一阵奇怪的空虚。
当人费了一股很大的力气,充满期待的等待到所谓的期待时,总会产生一种奇怪的空虚吧?
所以我又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了。
我跑去找我人生的指路灯——我姐,和她说这件最近引发我很高关注度的事,然后总结说,“我可能就是放心不下。捐了书什么的之后,难道就这样算了嘛?他们以后还是需要帮助啊。但是要我一个人来持续地帮一个学校,我完全不觉得自己可以做到。可是……可是!如果置之不理,又觉得很内疚。”
指路灯大人说,“嗯,我帮你去打听一下。”
本来不指望她能打听个结果。
没想到,某日她告诉我,“我联系了一个师兄,他又认识一个贵州的组织,专门帮助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我把你说的那个小学的资料提交过去了……”
后来,我们确定地知道,乃扒小学成为了助学会的帮助对象之一。
再后来,木棉小店上总有一个不起眼的商品网页,金额是一元,不知道的人通常不会理会。那个,就是一个帮助贵州这些贫苦孩子的一个小小窗口,所有的钱都会交给助学会,作为捐助款。
从此,逐步认识志愿者的工作,也就有了许多发懵的小场景。
例如……
“摸摸,你们最近在忙什么?”
“最近是计划改善一下孩子们喝水的问题。山上缺水太严重,喝水都成问题。经常不喝水,孩子容易得病。他们平常喝水,就在下雨积水的水洼里喝。”
丢过来几张图片。
露天的水洼,脏兮兮的上面漂着青萍和垃圾,小孩子蹲在水边,弯着腰用手掬了水就喝。
我看着图片,鼻子有点酸,热血就沸腾了。
“这喝水问题一定要解决。不过你们的行动力真厉害,这么高的山,拉自来水管很不容易吧?”
“自来水管?怎么可能?”
“不是自来水?那你们打算怎么做?”
“做一个蓄水池,接一个水龙头。”
“可是,那还是需要接自来水啊,不然水从哪里来?”
“雨水。”
“啥?”
“雨水。”
呃。
好吧。
我太不懂那边的环境了。
一向自以为也算老百姓阶层,知道民间疾苦,但是,现在某些时刻,总让自己有一种竟然莫名其妙就成了地主豪强的惭愧感……
“现在的雨水都好脏,里面很多细菌。孩子们喝雨水的话,那个蓄水池会有过滤吧?”
“放心,会做过滤。”
“用哪种过滤系统?贵不贵?多少钱?我捐一份。”
图片的力量是巨大的。
自从看了那些图片,我很有放弃猫粮的觉悟。
然而,志愿者淡定的回答是……
“用沙子和石头过滤,不花什么钱。”
沙子,和石头……
那不就是——尼罗河女儿漫画里,凯罗尔穿越到古埃及后,用的那种古老过滤方法吗?
那是古埃及时期的方法啊!!!!
穿越的方法出现在眼前,我那个……感觉无可形容。
但是,又默默地明悟到,这就是现实。
而且,估计也是志愿者深思熟虑后,最实在的做法。
关于喝水的问题,就这样告一段落了。
后来,蓄水池做好了。
志愿者又发了照片过来,说要开始培养小朋友们喝水的习惯。
“喝水的习惯也要培养?”
“嗯。因为缺水,他们很少喝水。不是渴极了,就不会去喝水。”
我翻看发过来的照片。
有孩子们站在蓄水池旁,开心地拧开水龙头,用红色的桶装水,每个桶还有一个塑料瓢。
“现在规定了每个班,每天有一个值日生,打一桶水放在教室里。下课后,同学们就拿着瓢轮流喝水。”
“哦。”
心里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又不确定到底哪里不对劲。
这么明显的不对劲,当时都想不到,真的真的很蠢。
又过了几天,我终于想起是怎么一回事,屁颠屁颠地打开QQ发问。
“为什么用瓢?这么多人一起用一个瓢,有点脏不是吗?”
“不是有点脏,是很脏。也容易传染疾病。山区孩子生病,看医生不容易。”
“那为什么用瓢?不能用杯子吗?”
“他们没有杯子。”
“嗯?”
我是不是听错了什么?
“那些孩子,他们没有杯子。”
“家里没有杯子?”
“没有。”
“一个都没有?”
“大部分人家里,没有杯子。”
我懵懵的,努力想象那是怎样一个画面。
不过志愿者很快又说了,“我们也考虑到这一点了,共用一个瓢不卫生。所以我们办一个活动,想给每个孩子,还有,包括每个山区小学的教职工,一人买一个太空杯。”
这活动好啊!
“需要捐款吗?”
“需要的。我们选好太空杯了,淘宝上一个价钱三块五,男孩子买蓝色,女孩子买粉红色。”
丢过来一个太空杯的淘宝链接。
管它什么杯啊?
远在千里之外的我,终于可以参与其中了。
“这个这个我来!我来号召大家一起给孩子们买杯子!好吗?”
“嗯,谢谢。”
自己开心地捐了猫粮,顺便把迷羊姐姐和恐龙她们都扯了过来,你一百啊你也来个一百吧,不是一百元,是一百个杯子谢谢!
于是,小朋友有杯子了!
和助学会的互动还在继续,助学什么其他的,还有别的故事。
今天先在这打住。
我们转回来,想想这篇文的主题,写文是怎么一回事?灵性,是怎么一回事?
要阐述这些真的好困难,就像要抓住空气中的雾霾。
我只能尝试用如此一个方法,举出这个例子来说一说。
上面写的这件关于慈善的事,是我生命中真实发生的事。
这是我的人生体验。
在这个经历中,我认识了很多不曾认识的人,听到了出乎我意料的话。
马校长对书的希冀,网友在看见小店公告后所表现的信任和捐助,淘宝店主的出人工免邮费外加赠送库存,志愿者的实际执行力……许多惊讶和感动,一点点的,积聚在我心里。
我也许可以让这些感觉沉寂,把它们抛之脑后。
但我也可以,让它们在内心里发酵,最终如河流一般,开始流畅,从平静而至汹涌。
我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亲密,也察觉到自己和这个世界的疏离。
察觉到自己在帮助别人时的快乐,也察觉到,当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存在很大反差时,内心深处极不想承认的负罪感和痛苦。
我感知到善良,它让我欣喜。
可是,当我知道山区的那些父亲,拿到给孩子买肉买油补身体的一百元捐款,却毫不犹豫地把钱拿去换劣质白酒,喝醉之后还要打骂瘦弱的孩子时,我感到了想用力挥动拳头的愤怒,还有侵入骨髓的深深的无力。
写作,首先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勇敢的,敏锐的感知器。
世界如此复杂。
人性如此复杂。
所有光怪陆离的,激情澎湃的,执着美好的,愚昧残忍的,麻木不仁的……都存在着。
如果你敢于从自己狭小的世界探出头来,敢于去触碰,思索,体会,你会感知到一个完整的世界。至少,会感知到一个比普通人要复杂多样的世界。
如果你对自己经历过的大大小小的事,总会反复去思索,去认真地感觉自己内心的变化。
如果你不断感知,然后体察自己的情绪,于是有了悲伤和欢乐,各种情绪充斥在你五脏六腑中,书写的文字有了高低曲调。
如果你足够勇敢,而且足够敏锐,还能时刻捕捉到自己微妙的情绪,那么,你就具有了成为作家必须有的条件——灵性。
被汹涌的情感在内心里驱动着,逼迫着,有许多话含在口里,非常非常想说出来的你,可以开始写文了。
我写金玉王朝,写封建对人性的残害,无动于衷的看客,写对愚昧的痛恨,那些父母天经地义地对孩子们的屠戮,未必十全十美。
我不觉得自己所持的立场,总是正确的。
但在我写的这一刻,至少,这是我所认识到,所体察到的。
它是我内心情绪的真实流动。
我迷惘,便把迷惘写在文里,给我的读者看。
我悲伤,便把悲伤写在文里,给我的读者看。
我期待真挚的,激烈的,一往无前的爱情,便把它写在文里,描写给我的读者看。
真实的内心流动,是和读者进行沟通的唯一法宝。
敞开心灵,把你的灵魂交给你的文字,然后,文字才能变成有灵魂的故事。有了灵魂,自然有那些和你有着接近的灵魂的读者,愿意来看你的书。
他们会珍惜的,感动的,认真的,看你的书。
至于那些和你三观不同,对世界看法不同的人,不用理会。
谁又能获得全世界的认可呢?
这,就是我今天想对大家说的一些关于写作的话。
言为心声。
文字,亦应为心声。
你想得深,感触深,文章就深,让人可以反复咀嚼。
想得浅,感触浅,文章就只是快餐盒饭,读者吃完就扔。
这里说的并不是文字的运用,有的小白文,看起来用词简单,但读来深邃,让人反复地想读,用最简单的笔法来写最复杂的人性,那才是真经典。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能让人记住的作家,我诚恳地建议,别从文字开始。
先从思考开始,从心灵开始。
从感知自己,搞清楚自己到底想对这个世界说些什么,开始。
写文,就是这么一回事。
为什么第一篇,要写这么枯燥无味的思想性东西?
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这是最最最最!最重要的东西。
文章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要写作?
如何看待写作,如何看待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这些最本质的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根都扎在了这里。
在,我们心田上。
这就像你打算启程远行。第一步往东南西北哪个方向迈,决定的不是眼下,而是遥远的一段未来。
------------------------&&&--------------
PS:来自公众号 风弄,转载请和风弄联系,谢谢合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