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弥小木
当父母的,什么时候会对孩子有愧疚感?有人明确告知,因为你这样的父母,你的孩子不能怎么样的时候,想不自责都是难的。
当妈的不强大,孩子当不了大队长
某一天,我家老大放学回家情绪不高,平日是话痨,学校里的事都聊不完,那一天却什么话也没说,问她,也只说没什么。
晚上,接到老师的电话,告知原委。在学校里,老师找她谈了一次话,主要是说,我这个当妈的不给力,不能给到她足够的支持,让她不能有更大的发展。老师是善意的提醒,家长要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然而老师也很明确,对比其他的家长,我的放养,拖了孩子的后腿。大队长,是没戏的,哪怕孩子的能力是公认的,因为我这个当妈的不给力。当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有点懵。
从老大上学开始,一直和她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学习上的事,自己解决。一路到四年级,独立能力是不用说的。学习上的事,直到数学影响了她的自信,我才开始关注,给她讲方法,找资料,其余的学习,依然是靠她自己,没觉得有什么不妥。老师的话,对我却是当头棒喝。
环顾四周,坦白说,当看到有能力、有实力的家长,已经为自己的孩子规划好,未来要走的路,列好方案1、2……再看看自己,确实帮不上什么忙,说对孩子一点愧疚感都没有,那是假的。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发现对孩子的这种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有。当发现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能力,更强一点,资源更足一些,孩子未来的发展,是可以更好的时候。对孩子的愧疚感,会不自觉地出现。
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人年收入只有3万,却会给孩子报5万一年的幼儿园,他们那是拼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其中,或许也是有这些愧疚感的原因所在吧。只是,那样的方式,真的好吗?
有人含着金钥匙出生,有人不是。我们的能力,我们的资源,限定了孩子某种程度的发展,这是事实。
现实如此,我们做父母的,因为不能给到孩子更好的资源,而滋生的愧疚感,孩子的未来,就能因为这份愧疚感,更好吗?不能。那怎么办?任由这份愧疚感,折磨自己?不。
当父母的,我们还是会尽自己的能力,给孩子最好的。只是,我的育儿目标,是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独立、温暖的人。
我给不了孩子我没有的,能给的,是我有的。阅读,是目前能给到孩子最大的财富。希望孩子通过阅读,探索这个世界,认识自己的力量,能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喜欢自己,温暖这个世界。
妈妈,我觉得自己很强大
和老师通完电话,回家的时候,和老大聊起这件事。
问老大,为什么不和我说学校的事。她说不知道该怎么说,一开始她以为老师说的是她,听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我,本来在流泪的她,发觉哭错了原因。虽然老师说的是我,但她觉得我没什么不对。所以,回家也就没什么好和我说的。
我:你怨我吗?
女儿:怨你什么?
我:怨我拖你后腿,不能当大队长吗?
女儿:不会。
我:为什么?
女儿:我觉得自己很强大。
我:明年,你还竞选大队长吗?
女儿:当然选啊!
孩子清晰地知道,什么是她的事,什么是我的事。她不怨我,我是感激的。
孩子和我说了一件事。有次他们几个小伙伴,接到学校的任务,其中一位同学的爸爸妈妈,刚好同时出差,平时都是父母代劳的他,第二天,拿不出任务作品。
父母不可能时刻为孩子做事情,人生的路,终究是孩子自己走的。也许是同学的事,学校的一些经历,让我家老大认识到,有强大的父母,不如有强大的自己可靠。
同学们靠父母的帮忙,才完成的事情,她都是自己独立完成,这些经历,给了她自信,也给了她力量,当然,也让她认识了这个世界。
父母强大与否,是一把双刃剑。
阅读,是我给得起的最大财富
当老大说出不怨的那一句,我低下了头,眼眶湿润。愧疚的那几分钟,想起自己的育儿目标,也就释然了。
如果说,以前我分享书籍,是因为热爱阅读这件事。那么以后,多了一份私心。因为想把真正的好书,分享给孩子。我给不了孩子,其他的资源,却可以给他们提供足够多、足够好的书籍。学会阅读,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爱自己,会学习,做一个独立而又温暖的人。
这个寒假,很特殊,小区被封,还好家里有书籍。寒假之前,囤了一些书。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书,足够好好啃一个寒假。
从《地图上的全景中国史》开始,认识中国史,图片、文字的结合,时间线的梳理,地图上的展示,清晰、明了。让孩子从小了解自己的根,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才会慢慢明白,自己要去到哪里。
历史是人的历史。在读中国史的时候,把《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和《藏在地图里的成语》,一起读了,积累一定的诗词量和成语量。
成绩重要吗?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上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哪怕是同学们选举的班干部,很大一部分都是看成绩,这是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阅读量,我家老大是有的,写作文却时常犯难。一定的诗词量、成语积累不够,这也是要正视的问题。该积累的还是要背一些,关键的是,记住并且会应用。
古诗词除了课文上的那些,老大是不会主动去背的,成语也一样,有时候说出口的成语,用错了地方。《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藏在地图里的成语》,用地图、讲故事的方式,了解古诗词、成语,将这些内容穿插到中国史中,一箭三雕。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4347/bdd15343c1f4e5d3.jpg)
古诗词也好,成语也罢,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阅读这系列书,是希望孩子能建立起中国史的框架,建立“左图右史”的思维,了解一些学习的技巧,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认识世界。
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世界会给你让路,哪怕父母不强大。
很感激山东省地图出版社,出版的这一系列地图书,用不一样的方式,去了解历史、诗词、成语。孩子是看故事,而历史的全局观,需要不停地重复,才有建立的可能。反正都要给弟弟讲故事,讲绘本是讲,讲历史故事也是讲,《地图上的全景中国史》图片精美,弟弟听故事,看图片,讲的时候,姐姐也会凑过来听,这一次,她不再说“这个我知道,那个我也知道”。
讲的过程中,发现想把书上的内容,讲得生动有趣,又是一门需要修炼的功力。
历史从不是孤立的,了解中国史的同时,结合《地图上的全景世界史》,一起了解。看中国史,也看世界史,站得高,看得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4347/a5b9371857c43267.jpg)
如果说只选一套地图上的书,推荐先看《地图上的全景中国史》,从中国史入手,是很好的阅读方式,喜欢的可以把其他三套一并入了。因为好书,值得与孩子相遇,值得时常翻阅。
学会阅读,享受阅读,学会学习,这是我这样不强大的妈妈,目前能给到孩子,最好的财富。
孩子,愿你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一生勇敢。
我是@弥小木,关注家庭教育和自我成长。如果内容对您有启发,欢迎分享、并关注我。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