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一起读郝万山讲解《伤寒论》(一)
(原文)1: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郝师讲道:
本条作为太阳病篇的第一条,他以某某之为病这样的句式来描述,其实太阳为病这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词组。就是太阳这个系统发生了疾病,把这个之字加在这里,它有什么意思和作用呢?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就引起下文必须要说太阳为病以后,得了病以后它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有脉浮,有头项强痛,有恶寒这样的临床症状。
至于以后每一经病,我们遇到某某之为病的时候,那就是提示我们这就是这一经病的提纲。
那么所谓提纲,它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条件作为一个提纲,要说明这经病它的主要症候、主要内容是什么。
比方说太阳病,它的主要症候主要内容是表证,因此它应该以一个表证的条文做它的提纲。
这是一个条件,是作为一经病的提纲,应当提示这经病的主要症候主要内容。
作为一个经病的提纲,它应当表述岀来这一经病的主要症候,或者是临床表现,或者是病机本质,或者是病变特点,这个是不固定的。
这一经病的主要症候,或者是它的临床表现,或者是它的病机本质,或者是它的症候特点,我们现在还没有学后面的内容。
你比方“太阳病”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作为提纲,它就说明了这是个表证的临床特征。它说明了太阳病主要是表证,而对于表证来说,它的主要症状应当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这两条就够了,就可以作为一个提纲。
以后我们讲到其它病的提纲的时候,我们就检验检验它够不够这一经病的提纲条件。
那么现在我们就具体来看“脉浮”,浮脉我们在学诊断的时候都知道轻取即得,举之有余,按之少力,如水漂木这就是浮脉。那么它体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病理变化呢?
它体现了体表受邪,正气抗邪于表,气血浮盛于外。因为这个脉象是反映人体气血状态的,当气血浮盛于外的时候,这个脉也必然应之而浮,所以浮脉主表,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后世医家就有了“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证”的说法。
不过我们需注意的是这个脉的浮与不浮,应当和这个人的基础脉象相对照。
比方有的人比较胖,肌下脂肪也比较厚,平素他的脉摸起来的话需使劲往下按才能摸到。假如他得了表证,正邪抗争于表,此时你按照给一般人摸脉的方法轻轻一摸你是摸不到的,因为他脂肪太厚,再往下按的时候才能摸到,你就不能说他的脉不浮,因为和他生理的脉相比较的话,可能已经浮出来了。
而对一个很瘦的人,皮下脂肪几乎很少的人,你甚至把胳膊放在这儿就能够看得见动脉搏动的这种人,他在没有表证表现的时候。你一摸他的脉轻取即得,你就说他是有表证,这个就不一定能做一个诊断依据了。
脉的浮和不浮,这主要是以他本人的基础脉象作为参照。相对来说脉浮就可以主表,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另外,浮脉主表,那必须是举之有余,有余就是有力,它提示到正气能够抗邪于表。而不是呢轻取即得,那么一按就是中空,那就是芤脉的那种脉象了。或者是轻轻的一摸、稍稍一按,就是那么一点点力量都没有的话,那可能是虚阳外浮,那么就不能把它当作主表的浮脉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