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们想到“事物的瓶颈”、“成就的天花板”这一概念,首先从脑海里冒出的念头,能否不必“绝不放弃”,而最好是“可否跨越”。
一、不必坚持的事物边界
小提琴的音高从392赫兹~7920赫兹,在小提琴的小系统中,这是不可跨越的物理边界。如果制琴师妄图通过直接增加琴脖子的长度,来获得更低的音高,那可能只会带来琴箱共鸣系统的失衡,造成系统性的音色破坏。如果还想再大胆地增加音高的极限,也只能是通过牺牲音色和音量来获得,那往往是得不偿失,所丢失的将是最重要的听觉美感。
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受限于质量、体积、形状、颜色、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等一系列的概念,哪怕将事物无限细分下去,也将受限于事物的“现象”,而无法触及事物的“本质”。例如声音,它就是不可被记录的,哪怕使用了最精密的仪器进行采集。因为我们所采集到的,其实只是声音的“现象”。
人类对于光的科学研究,亦是如此。这也可以说是“科学”的边界,受限于一切事物所表现出的现象。康德就曾系统性地论述过这一层边界,并且将其著书,批判了妄图用理性跨越这层边界的行为。如果想要跨越这层边界,就得抛弃文字,甚至抛弃语言,乃至抛弃一切事物外在的现象,这无疑和科学体系的建立基石是相违背的。
去年(2017)年初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科普了最新的人兽杂交(Human-animal hybrid)研究成果。这是世界范围内的相关科研机构团队,首次公开发布成功了的人兽杂交胚胎,团队实验室里一共有186颗较成熟的人猪杂交胚胎存活。这些较成熟的存活的胚胎里,含有十万分之一左右的人类细胞,其研究目的,是用以解决人类器官移植手术中,器官供给严重短缺的问题。
人兽杂交之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在不断引爆热点,就在去年,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已经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掌握在猪身上生产人类胰岛素的方法,这些振奋人心的研究鼓舞着人们不断突破技术高度。
当然,这些生物技术可能并不存在什么物理边界,人们面临的其实是伦理道德范畴的边界。人兽杂交的产物,在今天这样一个连机器人也能被赋予国家公民身份的时代,我们到底应该赋予其多少程度的人类身份?......较好的榜样就是,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过程一样,始终谨慎地游走在边界附近,但同时小心翼翼地不去跨越不可控的边界。
现在的很多孩子,被他们的家长送去演艺学校,学习表演艺术,以期望他们将来能够成为公众明星。这些家长可能忽略了一个影响职业高度的重要因素,就是孩子们的天赋。很多职业,并不是学生们通过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领先的地位。一个人的生理天赋,就是其职业的边界。游泳运动的世界第一梯队,一定是长手长腿;优秀的乐队指挥,一定是具有敏锐的绝对音感和强大的记忆力;要想获得世界名校的毕业证书,也必须得拥有超过常人的智力,也就是大脑的输入速率和运算速度,否则是很难完成庞大的阅读量以及繁重的作业和考试。
二、跨越桎梏去坚持
所谓不应该放弃的,应该是特指“系统内”的极限。光盘存储容量的边界受限于光的波长,所以,那些想在光盘上研究超出边界容量的尝试,都会是徒劳的。边界的系统就是光盘系统。不过,光盘之外的磁系统、晶体管系统等存储设备,由于不受光盘系统的局限,就可以在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容量。某一套运作体系内的边界的确很难跨越,所以我们是否可以积极地尝试着跳出当下的小系统,建立另一个新的小系统呢?
音乐家为提琴家族设计了低音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这是为了让演奏家,如果想要演奏更丰富的音乐,可以不必去执着地在一个小系统内和边界对抗,想要更低的音,换成中提琴小系统就是了。又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不去纠结音高系统的边界,而在其它系统的边界内寻求更高的上限,以达到丰富音乐表现的目的?在帕格尼尼之前,人们都认为小提琴的边界不过尔尔,而帕格尼尼从小提琴的演奏技巧的升级上告诉了人们,小提琴音乐表现力的上限,远远不止于之前人们所能想象到的。就好比人们并没有妄图要跳出图灵的理论系统,而是转向追求硬件设备的不断精密和软件的不断优化,以此为着力点来追求边界的上限。
科学的优势恰恰就在于其残酷性,其残酷造就了其系统的伟大。但如果有人对科学的小系统附带的边界感到不满足,便可以更换系统,进入哲学、艺术、宗教、信仰的领域,在那里会有和科学交集之外的不同边界。在那里边界的极限,也许更矮,也许更高更广。
在核能控制技术完备之前,人们还是会选择用传统能源进行发电,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应该止步于此。新的科学技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系统,新的系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上限,新的上限能解决人类更多的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当我们去学习演艺技术,学习绘画音乐等等,只要足够勤奋,就一定可以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让生活里充满更多的美好。但如果盲目地妄图跨越个人先天条件的限制,就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烦恼。如果孩子的确在视觉或辨色能力上较弱,那就不妨放下对世间“假成功”的执着,放下对画家梦的执着,把鉴赏艺术的能力,转向到审视世界的美好上,转向到欣赏优秀作品上。接纳作为人的不完美,在能力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获得愉悦和幸福,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成功。
三、坚持但不着急
以上的这些事例,能不能说,我们更应该追求新系统,更高级的系统,而不是在系统内不顾边界地妄图超越极限呢?回顾历史,系统的迭代更新,似乎也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水滴石穿的毅力,深耕人心。如果一个公司,在当下的管理体制中,生产力已经顶到了边界上限,生产效率遇到了玻璃顶,该如何更迭小系统以提升生产力上限呢?有一点是我深有感触的,想要改变管理体制,进入更高级的管理系统,就得避免法国大革命式从上而下的风云骤变。优秀的系统转化应该是自下而上,基于底层进步的。
如此想来,想要通过不断地更换系统,让系统的性能上限不断逼近我们想要得到的目的,实际操作起来似乎非常不容易。虽然并不容易,不过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技术革新——触碰边界极限——技术革新——触碰边界极限这样如此循环往复的事,人类就是在这样的热情求知中,发展出了今天的繁荣。最后,希望“边界”、“上限”、“困难”这些概念,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热情”与“谦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