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逆境中磨炼人格品质

在逆境中磨炼人格品质

作者: 02e704e72d4b | 来源:发表于2019-06-20 18:18 被阅读0次
    稻盛和夫

    01、磨练人格品质

    在磨炼人格品质上,我最尊敬的日本人是西乡隆盛(1827一1877)。明治维新时期人才辈出,例如大久保利通 (1830一1875)、山县有朋(1838一1922)等人皆享有盛名,但是我认为其中还是以西乡隆盛最为杰出。

    虽然最后他以悲剧式的死亡结束了一生(1877年在日本最后一场内战中,西乡领军的萨摩士族战败,受伤的西乡命令部下砍下自己的头),但是明治维新的丰功伟业,如果缺少了他是不可能成功的,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

    西乡生于日本鹿儿岛一个下级武士家族,小时候被视为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孩子。主要是因为他体形高大、目光炯炯有神,但是却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相比之下,他不算是敏锐或优秀的孩子,反倒是和群体疏离的孩子。

    这个沉默的孩子,长大后却成就了伟大的志业。为何西乡长大后能有此成就?我想,一方面是他受到当时德高望重的萨摩藩主(诸侯)岛津齐彬的栽培;另一方面也因为他自幼承受了种种苦难,从磨难中获得了种种经验和能力。

    例如,当时京都清水寺的僧人月照,因参加尊王攘夷运动,不见容于当时的德川幕府而逃出京都,投奔了西乡隆盛。后来因为岛津齐彬去逝,新幕府将军的父亲岛津久光拥有了实权,并且不准西乡庇护月照,进退两难的西乡觉得自己对不起朋友,于是决定和月照一起投入锦江湾自尽,以成全两人的友情和义气。结果月照身亡,西乡却奇迹般地被救。

    不能保护前来投靠自己的友人,可以说是武士的奇耻大辱;和友人一起投江,对方死了,自己却活着,岂能觅活于周遭的非难?但是此刻的西乡容忍了外界的种种非难,毅然活了下来。

    此外,西乡和岛津久光的个性本来就不合,后来因为触犯了岛津久光,被流放到奄美大岛和冲永良部岛等外岛。在冲永良部岛时被关进简陋的牢房,所谓的牢房,其实只有屋顶和四根柱子,连墙壁都没有,只能任凭风吹浪打和大雨泼洒。西乡被关在这样一间牢房里,每天却依然打坐和冥想。

    不久之后,原本体形魁梧的西乡日渐消瘦,负责看守他的狱卒于心不忍,于是在自己家中设了一个牢房,将西乡移到家中坐牢。据说,因此西乡才能安然存活。

    一再饱尝辛酸的西乡,其人格特质也越来越大器,日后 (1868年)才能与幕府的重臣胜海舟谈判,兵不血刃就进入江户城,并且平定了幕府势力。我想,年轻时期艰难、痛苦的经历,才是促使西乡日后成功的主要因素吧!

    相对地,我们从来不曾发现那种从小未曾受苦、不需要辛苦工作,长大以后却能成就丰功伟业的例子,因为这种人往往一遇到困难就被打倒了。

    著名的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也一样,从孩提时期开始就饱受环境的折磨。因为家道中落,还在就读小学四年级(九岁)时就被迫辍学去当学徒。但是即使遭遇这样的逆境,松下并未因此气馁或自怨自艾,他尽可能努力地工作,只希望博得雇主的欢喜。

    正因为年轻的松下能够不畏逆境,用朴实、开朗、健康的心态拼命努力工作,日后才能创立有名的“大松下”(松下集团)。

    当时,和松下一样处于困境的孩子应该不在少数,但是多数的孩子都有畏难的本性,有时也会兴起怨恨和痛苦之心,心想为何好人家的孩子能够上学、还能够吃好穿好,唯有自己如此贫穷?凡是持有这种退缩、痛苦的心情度过青少年时代的人,长大以后几乎没有什么大的成就。

    因此,我认为,即使在遭逢苦难时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些命运,或保有一颗感恩的心,至少也要避免自己存着嫉妒或愤恨的心。

    松下幸之助就是因为能够在逆境中忍耐,并且用开朗的心情努力奋斗,所以日后才能拥有如此伟大的成就。

    2、年轻时遭受苦难是好事

    古训有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日本人也常常劝诫年轻人:“年少时多吃点苦才好。”好逸恶劳乃人之常情,但是若将眼光放远,就会发现,年轻时期遭受过苦难的人,相较生活环境优越的人,日后的成就往往更加辉煌。

    回头看看现代的日本似乎正好相反。许多父母常常刻意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轻松过活。然而,不正是这样的教育思维,才导致十七岁少年的杀人事件开始发生吗?

    在比我们更早的时代,很多孩子为了帮助父母维持生计,从小就得拼命努力工作。我所处的时代也有不少亲朋好友,从小就开始帮助父母分担生计。

    我发现在这种贫穷家庭长大的孩子,几乎不曾出现过穷凶极恶的犯罪事件。要知道并非因为是孩子,就不应该辛苦地工作,辛苦工作反而是磨炼人格品性不可缺少的条件。

    西乡隆盛被流放到冲永良部岛时,才有机会读到王阳明的学说,以磨炼自己的心性。提到人性,安冈正笃先生曾说过,必须依“知识、见识、胆识”三个阶段来提升人性,否则任何努力都将付诸东流。

    他的意思是说:

    知识只要翻开百科全书或字典就可以学到,既没有必要强记,也无须填鸭式地过度汲取,否则也只是流于常识丰富而已;比吸收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组合成有条理、有逻辑的信念,变成比知识更有用的见识;不过即使拥有了见识,如果不去实践这些理念,对提升自身的人性还是助益不大,因此有必要将见识提升为胆识,也就是转化为执行力。这里提到的胆识,是指同时具有见识和勇气,这都是历经苦难才能培养出来的人性品质。

    具有这种品格的人,日本人形容他们是“怀珠抱玉”或“具有胆识”,西乡在冲永良部岛培养出来的就是这种胆识。

    3、摆脱私心找到大义的名分

    事实上,就算无法产生胆识,只要有勇气,也能够转化成相当的执行力。然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人类才会表现出勇气呢?

    通常只要有大公无私的理由,勇气自然就会涌现。因此,在培养出大无畏的胆识之前,不妨找一些正当理由来鼓励自己。例如,此刻如果我不出面,局势恐怕会变得难以预料吧?我如果不努力完成这件工作,公司的结局会如何呢?

    大义和志向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志向主要是指个人的目标,大义则是指非利己的、舍弃个人立场且对众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大义是从比较大的格局切入,例如为世人、为社会,或是为身旁的家人等。如果能用大义来鼓舞自己,就可以激发出真正的勇气,这股勇气就能逼迫自己发挥执行力。

    有胆识的人做事不需要假借任何名义来鼓励自己,但是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每当挑战极为远大的目标时,就有必要给自己一个名义,然后借此名义鼓励自己去完成这个目标。

    欠缺执行力的人或凡事做不好的人都具有一个通病,心中总是盘算着:“上司交代做的这件事,如果做了对我有利吗?成功的话可能调薪,还是可能调升经理呢?万一失败,最好能找个理由推脱。”由于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往往也因此失去了执行的勇气。

    像以上这样,不给自己一个名义或理由就办不成事的人,事实上并非少数。

    对这样的人而言,成功的秘诀在于:凡事不妨试着先摆脱私心,为自己找个具有说服力的正当理由吧!

    在逆境中磨炼人格品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逆境中磨炼人格品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aj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