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4年展览(26):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动静无尽:花卉静物

2024年展览(26):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动静无尽:花卉静物

作者: 柳书岫 | 来源:发表于2024-03-05 06:36 被阅读0次

周一去了德基艺术博物馆,看了超震撼的展览,是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动静无尽:

花卉静物三百年。

第一章节:

通过追溯静物画中著名的"玫瑰"主题的变迁,以及这一时期并存于中、法及其他地区之间的各类艺术影响,理解艺术与花卉之间如同"异花授粉"一般的关系。

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就已开始栽培"玫瑰",直到十八世纪末,"玫瑰"才从中国传入欧洲。随后,这些中国"玫瑰"品种与欧洲"玫瑰"杂交,创造出令欧洲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家都醉心描绘的具有异国情调的迷人花种。

这一章节用玫瑰花中西交流做引,热烈的大红色调。

第二章节:先锋园艺:

当静物画体裁在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日益流行之时,曾被王公贵族专享的花卉园艺栽培,成为了欧洲人的一种时髦消遣。随着园艺这一爱好的逐步普及,很多艺术家为了自己的艺术实践,成为了狂热的园艺家,更是为他们的静物画创作找到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鲜素材。

著名的印象派艺术家克劳德.莫奈,就是这一现象最典型的代表。他为了绘画创作,在他法国吉维尼的家里,精心设计了一个令人赞叹的有睡莲池的大花园。

他们将种植的花卉作为绘画主题,使园艺成为他们艺术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园艺的兴起,静物画在十九世纪变得前卫起来,成为从克劳德.莫奈到皮特.蒙德里安等一些最著名画家的首选题材。

通过在花园中种植他们绘画的"花卉",它们创作研究色彩和光线。

这一版块讲述花卉如何在欧洲变成了静物画的常见题材。用清新的绿做色调。

第三章节:花卉之外:

二十世纪的象征主义、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对花卉题材绘画产生了新的象征性共鸣,专注于超越现实的内容。

通过挖掘梦境和潜意识领域的意象,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寻得了"超现实的"或者"超越真实"的效果。

现当代艺术家们,拥抱着花卉静物画,因为它能够揭示象征性的、丰富的、怪异的和多元的意义。

比如马克.夏加尔之类的艺术家来说,他们静物画中的花卉与童年、文化传统和所爱之人产生了深刻的个人联系。

此版块说的都是象征主题,用高贵的紫色调。

第四章节:突围绽放

花卉总是不厌其烦地充当静态模特,这让艺术家拥有了探索不同的风格、色彩和构图形式的时间和机会。

二十世纪初,在保罗.塞尚的唤醒下,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他们的静物画创作方法,不再通过真接观察实物来作画。

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对静物画的创新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研究描绘主体,而之后的艺术家,如马克斯.恩斯特、安迪.沃霍尔,当代的艺术家如村上降、杰夫.昆斯等,则不再拘泥于物理实体,而是依赖他们在脑海中创造的对象。

比如马克斯.恩斯特的作品《贝壳花》通过一种名为"刮擦法"的创新于法偶然地被潜意识呈现出来,使花的意象具有多重指涉。

艺术家们在静物画上的实验性探索让花卉静物大放异彩。

此板块花卉的创作更趋向实验性,用清爽的白色做基调。

我没时间写自己对画作,心里是感动,票价虽贵,但胜在质量高,画作繁多,都是真货,全都是古今中外的大画家,而且不用人挤人,即便有人,朴素的外地游客也是冲着地方去的,而不是看画。如果在上海,只能在为数不多的真迹前数人头,不免感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4年展览(26):现当代艺术典藏系列——动静无尽:花卉静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dy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