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优秀是读出来的

优秀是读出来的

作者: 闫文艳 | 来源:发表于2019-08-05 18:11 被阅读0次

    今天看闫学老师《给老师的阅读建议》,深受感触,闫学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时只有32岁,教龄11年,从第一次讲公开课20分钟后没东西可讲、腿肚子直哆嗦的悲惨失败,到扎实的教学实力无可争议的成为济南市教学能手,他用了7年。真的震撼了我,带着好奇与狐疑我读了闫学老师的成长史。

    1991年,闫学老师大学毕业,阴差阳错,来到一所小学,成了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差不多有两年时间,他是在苦闷与彷徨中度过的。做小学老师不是他的理想,繁杂琐碎的工作让他感到窒息。开始想办法离开学校,哪怕我不能离开教师这个工作岗位,我也必须像我的大多数大学同学那样到中学去,做一个中学教师(那时他觉得中学教师似乎比小学教师要“体面得多)。但事与愿违,在“挣扎”了两年之后,他受制于现实的局限,在跳槽、调动均告无望的情况下,他开始“认命”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很幸运地,他读到了一本书,遇见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给教师的建议》,这个人就是这本书的作者——苏霍姆林斯基。

    读这本书使他感到自己在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他让闫学老师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感到自豪:在这个世界上,这项工作固然充满了艰难和历险,但它是值得做的,因为当你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你就一定能够找到每个人心底蕴藏着的宝藏,也一定能够想到办法去挖掘这些宝藏。而在寻找、挖掘这些宝藏的同时,我们不但会心存希望,而且会找到做教师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就这样,闫学老师走过了教师生涯的第一个十字路口。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开始学着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写教育案例。那时,我尚不知我写的是“教育案例”,我只知道自己写了一些与教育教学有关的小故事。我甚至不知道写这些教育故事的价值,也不道这些教育故事对他今后的教师生涯有什么意义。但他知道苏霍姆林斯基就是这样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

    许多年之后,闫学老师终于知晓了其中的价值与意义:正是苏霍姆林斯基始终根植于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思路启发了他,使他在教师生涯的起始阶段就走上了一条脚踏实地的教育教学研究之路。他让闫学老师紧贴着地面行走,同时又让我从一开始就站到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之上。阅读苏霍姆林斯基也帮助闫学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他将阅读与写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开始写作大量的读书随笔。后来,他从苏霍姆林斯基读到杜威,读到夸美纽斯,读到洛克与蒙台梭利,也读陶行知与陈鹤琴……他把自己的阅读发现与感受一一记录下来,并审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他写的大量的读书随笔发表了,还在《中国教师报》开办了个人专栏,其中有不少文章就是这个时期写的读书随笔。他听到了生命拔节的声音,那是他自己成长的声音。而这股拔节的力量,归根结底根植于阅读,根植于将阅读与写作、阅读与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缠绕的广袤土壤。所以,“为什么是闫学”?答案也许很长,但也很短:无非是阅读,是始终把阅读作为一个成长的关键词、核心词而已。

    读完之后无比感慨,优秀的人都是以书为精神食粮,笔耕不辍的反思,教学中不断实践,所以之后要多读书,多反思提高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秀是读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fv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