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不注山】
济南人一般称之为华山,古时称为:华不(音fū,通“跗”)注山。这个名字比较奇特,估计很少人知道来历吧。

《山东通志》中解释“华不注”:“喻此山孤秀,如华柎之注于水者然。”
清 张尔岐《蒿庵闲话》卷二:“ 华不注 ,‘不’音‘跗’。跗注:戎服,山形似之,故以为名也。”
可见就是古人也闹不清原因,各有各的猜想。此山海拔197米,平地突起,景色壮美。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说:“单椒秀泽,不连丘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
据说在唐代的时侯,山的四周是一篇水域,称之谓“莲子湖”,浅水稻溪,沼泽芦荡,水村渔舍,胜似江南,听起来是不是颇有点“水泊梁山”的味道?有李大侠的诗歌为证:
《古风》之二十(节选)
唐·李白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
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
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
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
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芙蓉,即荷花。意思是:远远望去,此山像在水中含苞欲放的一支荷花骨朵。李白总不会写一枝开在陆地上的荷花吧。到北宋的时候这片水域改名称“鹊山湖”。
山上藤攀蔓连,盘根错节。草中乱石横亘,蹊径芜塞。山体陡峭,由鸟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巅。顶峰倚天卓立,长风啸啸作声,紫烟缭绕,白云卷纾。极目远眺,泰岱连绵,云气苍茫;黄河逶迤,大桥飞架;“齐烟九点”,远近点缀。每当秋日,天高云淡,大雁南飞,层林尽染,景色更加奇绝。
元代书画大家赵孟頫曾绘《鹊华秋色图》,流传至今。后人又将此景命名为“鹊华烟雨”,列为旧时济南八景之一。
《趵突泉》
元 赵孟頫
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
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愁东海枯。
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
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