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上着课,挺无聊的。
室友小徐用胳膊肘轻轻戳了我一下,示意让我看她的手机。
我看过去,手机QQ的聊天界面上,有整整齐齐的一列小火苗,小房子,还有一个巨轮。
“怎么样,超级棒吧”小徐脸上透漏着点骄傲的神情。
熟悉手机QQ操作的人,肯定知道这是什么。
朋友之间通过每天聊天,来共同续起一个小火苗,等到你们聊天时间足够长了,小火苗还会变成大火花。同样的,房子是每天互访空间培养的,巨轮更是友谊的象征,因为只有和每天聊天最多的那个人才能培养出来。
小徐好像很满意于这种“友谊”的表现形式。
可以看出,她和很多人都有小火花,就像她每天都有多到回不完的消息一样。
也许,小火苗的存在就是友谊的存在吧。
我们用这种每天聊天的方式告诉自己“看吧,我的朋友一直在我身边。”
看着小火花,就有一种踏实安全的感觉。
我曾经也痴迷过培养小火苗这件事。
那时,感觉有火花就意味着总是有人陪着说话,好朋友即使身在异地也能近在咫尺的感觉,那种我不是一个人,总有人陪我聊天的感觉。我也很向往。
于是,我征集起我的小伙伴,进行培养小火苗的活动。
刚开始挺好的,大家可以分享一下这天发生的有趣的事。和这个朋友聊聊这,和那个朋友聊聊那。我可以保持一天和好几个人聊天,而且谈的津津有味。
看着聊天界面上慢慢燃起来的火苗们,很是欣慰。
可越到后来,我越发现:我每天浪费在聊天上的时间,太多了。
总会有人在不一定哪个时间,给你发来一条消息,然后你又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和他聊起来。
每当你从一个令你兴奋的话题中脱离出来时,早已忘了你本该早早完成的某项作业,或者合上了那本不怎么吸引你的书。
于是,你培养的那些小火苗们,在一点一点侵蚀着你的时间。
小火苗给了人一种“我很忙”的假象,我们总是在不停的聊天,并用这种不停聊天的方式来掩饰我们内心的无聊,空虚和孤独。
我们把小火苗看成了一种友谊的象征。
希望通过火苗证明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想通过小火苗告诉别人“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可是,真正的友谊从来不会肤浅的浮于表面。
暑假时,我去了重庆。
选择那里的原因之一,是我一个很好的朋友在那里上学,刚好可以有熟悉地方的人带我四处转转。
顺便,也能再和老友见上一面。
我和这位老朋友小倩有段时间没联系了。联系到她,说是要去重庆找她玩儿,我俩谁都比谁激动。
在重庆短短三天,我俩同吃同住。
感觉虽然许久未见,但一切都好像还是原来的样子。
我突然觉得,真正的朋友一点都不需要所谓小火苗的维系。即使我们许久未见,联系亦少,但当我们再次见面时,彼此还是最熟悉,最舒服的状态。
临走时,我对她说:“我们一点都没变啊!”
然后,我们相视一笑。
这样的友谊,让人心里暖暖的。
最正常的友谊是:有事就联系一下,没事就各忙各的。
我之前看到过文章写道“真正很酷的人,是不念旧情的人。他们总在生命的不同时期,结实不同的最酷的朋友。”
“人生多离别”的设定,我们谁也难以摆脱。
我也有许多曾经很要好的朋友,在去了不同学校,不同的城市后,大家慢慢的,不再联系了。
但想起我们之前种种时光,内心还是美好的。
没有想要“强烈挽留”,反而希望他们能遇上更有趣的人们,带着些偶然,带着些不知不觉。
我们不能总是保守在曾经的友谊幻影中。
宫崎骏在《千与千寻》里曾说到:“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多站,很难有人可以至始至终陪着走完,当陪你的人要下车时,即使不舍,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为什么要培养小火苗。
我觉得,说到底,还是我们觉得自己“太孤独”。
因为每天有大把大把空闲日子,却没有一件爱好让我们忘记时间;
因为我们有些浮躁,以至没办法静下来享受独处的时光;
因为我们有时候也虚荣,把纯洁的友谊当作一种攀比;
因为习惯了成群结队,而不愿意自己一个人,享受心灵一方的净土......
总是在聊天的人,用这种方法来尽力摆脱孤独。内心不够坚信,即使我们不联系,友谊也会如初。
总是聊天,不过是打发遐长的时间而已。
里尔克说:“友谊的最高境界是守护彼此的孤独。”
倒不如放下手机,去体会一下更真实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