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婆看电视的时候忽然问我,既然知否的历史背景大抵是北宋,那么顾廷烨的官职大概是个什么水平?结果我一时语塞,竟然没法立刻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因为北宋武将的官职讲起来,其实还蛮复杂的。
我给你大概讲一讲宋朝禁军的军制,你就知道他这个官职是什么水平了。
宋代禁军是从周朝那继承过来的,周朝禁军两大系统,一个是侍卫亲军司,一个是殿前司,这其中侍卫亲军司属于五代的老禁军体系,殿前司是从皇帝的近卫武装逐渐扩大成长起来的新武装力量,在高平之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般的作用,所以周世宗一朝二司并立。侍卫亲军司的老大叫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它的下面还有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再往下细分还有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而殿前司的老大是殿前都点检,下面是副都点检,再下面是殿前都指挥使,大家熟悉的宋太祖赵匡胤,他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时候就是殿前都点检。
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而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在都指挥之上,后不复置——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六
赵匡胤上位之后琢磨了一下,觉得再有人像我这么干可遭不住,于是他又改革了一下——这段就是大家熟悉的杯酒释兵权,总体思想就是把殿前司和侍卫亲军司的高级职位都空出来,以后殿前司最高首长就到都指挥使这儿了,再上面的都点检和副都点检我不任命了,你都指挥使就乖乖的干以前都点检的活计好了。后来侍卫亲军司又一分为二(注1),分成了一个马军、一个步军,最高指挥官分别是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
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这就是宋代禁军的“三衙”。
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 使、都虞候各一人,步军亦如之。自马步军都虞候以上,其员全阙,即马、步军都指挥使等各领其 务,与殿前号为“三司——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
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名义上是1/3禁军的二把手。
不过这事还没完。
宋辽战争结束后,三衙基本上都处于长期阙员的状态,都指挥使的位置一般都要空出来,最高指挥官由都虞侯充当,有时候甚至由皇帝信任的将领直接兼领三衙。反正没有大规模战事的话,禁军放个指挥使在那还是挺稀罕的事儿
昨差出许怀德后,马、步军皆阙都帅,遂自环度路抽回殿前都虏候王元,令权干当步军司公事,其王元又己年老衰病,至于总司军政,亦恐精力不逮。——乐平集·卷二十四·论事·论补军职
所以考虑到后来刘贵妃又给自己哥哥要了个殿前司都指挥使得职位,那么很可能顾二上位的时候他头上是没有都指挥使的,那么他就是以副都指挥使的身份统率殿前司,这也不能算是剧组的杜撰,因为确实有人这么干过:神宗元丰四年,刘永年就是以步军副都指挥使的身份兼主管马军司,一直干到死都没扶正。
武康军节度、洋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洋州诸军事、洋州刺史这几个说的是一个事儿,那就是武康军节度使。这个习惯是从唐朝那会继承过来的,在政和二年以前,这是结衔的标准提法。至于题主你说的那个“督”字,唐代之后一般就没有了,比如祭侄文稿里:
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杨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
所以顾二现在是殿前司的副都指挥使,而且他还做了节度使,那么一般给了节度使又让你做副都指挥使的话,就不太可能再放个指挥使在你头上了,所以顾二当时应该是殿前司的一把手。
至于什么爵位,宋代爵位不继承,知否魔改之后另论,咱们就不要说它了;另外没有散官阶,这确实也是个小问题。
我查了一下,跟顾二这个身份最接近的,应该是姚麟,也就是姚古的叔叔
绍圣三年,以建武军节度观察留后出知渭州。安焘请留之,曾布曰:“臣尝访麟御边之策及熙河疆域,俱不能知。愿加敕儆,使之尽力。”韩忠彦曰:“奏对语言,非所以责此辈。”哲宗乃留麟不遣。寻拜武康军节度使、殿前副都指挥使。——宋史·卷三百四十九·列传第一百八
最后多唠叨两句,宋代三衙管军,文贵武贱,顾廷烨只有“管军”的权力,理论上军机大事是由枢密院来决定的,枢密院是三衙的直接上级机构。而只有到了枢密使这个级别,你才可以说自己进了军委,能参与中央决策,不然就只能统兵。所以假如套到今天的制度上,顾廷烨类比成“上将军衔、东部战区司令员”还差不多,军委他肯定是进不了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