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往往是与味道联系在一起的,食物的记忆总能伴随一生,除了关乎酸甜苦辣咸,还散发着小清新、小忧郁、小温暖、小思念……。
每位吃货,想必都在美味的食物背后觉察到了某种淡然处之的生活态度,从而拥有了与外部世界进行温柔对抗的潜在能量。所以伴随着扑面而来的烟火气,我们时常能感觉到,自己被美食深深地治愈了。
既享得了盘中美食,又怎能错过富含文化气韵的“书中餐”呢?愿以下书单,可以让你把一整天的兵荒马乱,驯化为美味的安稳江山。
《雅舍淡吃》,作者梁秋实,豆瓣评分8.8。
梁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特别是他的散文作品,极富盛名。就像好的文学作品要留白一般,写吃的最好状态则是“馋”。梁实秋先生笔下的美食,不仅别具一番滋味,更是馋得文雅,永远让你带着八分饱的期盼。书中的吃虽不如现实中的吃来得直接,却充满想象,越读越馋,越馋越读,将是一段不可错过的关于吃喝的微妙味觉记忆。
《中国吃》,作者唐鲁孙,豆瓣评分8.3。
作者是满族镶红旗的后裔,珍妃的侄孙,出身贵胄,因为曾亲历皇家生活,所以不光品味家厨奇珍,后来又遍尝各省独特美味,所以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和体验。如今宫廷菜、官府菜、私家菜虽也有传世,但作者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宫廷秘闻之了然,实在是我们所不能及的,光一味“熊掌”,就足够我们啧啧称奇了。此书吃得精贵,写得接地气,凡爱吃者,读过必当心有灵犀。
《汪曾祺谈吃》,作者汪曾祺,豆瓣评分8.9。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这本书更是秉承其他书中充溢着的“中国味儿”,不仅饱含着对生活的挚爱,更是呈上了一道道有色有味的美食。汪先生既会吃,又懂吃,更写出了“吃”里蕴含的风土人情,给读者带来的是身心的双重享受。读这本书,手边最好备着零食,才能耐得住一页一页的口腹之欲。
《五味》,作者汪曾祺,豆瓣评分8.8。
又是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不得不再次介绍一下,汪先生特别善于在平淡中显现奇崛,表达出情韵的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汪曾祺既不是达官贵人,又不是商贾巨富,因此所食、所喜的多是地方风味和民间小食,所以这本书不宜一口气读完,因为里面海纳百味,读完心情大好,食欲大增,恐怕读者的胃却要承担些压力。汪先生在书中谈各色野菜,萝卜,苦瓜,豆腐,干丝,栗子,面茶,豆汁儿,韭菜花、手把肉……,皆是娓娓道来,从容闲适;读的人津津有味,满嘴噙香。
《旅行者的早餐》,作者米原万里,豆瓣评分8.1。
人类的舌尖上除了住着吃货的味蕾,还住着有趣的笑话。如果你觉得美食类的书籍大都注重食物的美味与制作技巧,那这本书将带你享受美食独有的快乐与欢喜。她的作者米原万里是知名俄语翻译家,也是赫赫有名的“毒舌美人”。她自如地游走在欧亚大陆,记录下爆笑吐槽的舌尖之旅。我们时常听到有人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作者游走在饮食文化的广阔地图上,用食物满足了饥肠辘辘的肠胃,也抚慰了漂泊不定的心灵。读完这本书,不论美食还是烦恼,通通一扫而空!
《随园食单》,作者袁枚,豆瓣评分8.6。
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有品位的吃货,要是提到谁会吃,很少有人会不知道袁枚,不知道这本书。所以不知道的小伙伴,要早些补课。这本书不仅是私厨美食攻略,更是文化遗产。
它的作者袁枚是清代的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和美食家,十分注重生活情趣,每次遇上美味佳肴都要让自己的家厨学习烹饪之法,以至在四十余年的时间中积累了大量珍贵的食谱,于是就有了这本值得重视的《随园食单》。
高晓松曾有句名言被文艺青年们津津乐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袁枚也道出了吃货的心意,“凡事不可苟且,而于饮食尤甚”。这本书尽显食物的精妙和家厨烹调的高水准,更是展示了饮食的氛围研究。今日还能得见,怎能错过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