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只活到56岁,就因为吸食鸦pian引发肺病,最终不治而亡。
但是任伯年在中国艺术史上的成就,却是极高的。
徐悲鸿对他十分崇拜,坚信自己是任伯年转世,还称赞任伯年是“仇十洲(仇英)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那么,任伯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他有怎样的人生经历呢?
任伯年出生于1840年,浙江萧山人。
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阴道上行者、寿道士、任千秋等。
任伯年生在一个绘画世家,因此他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
1861年,在太平天国运动中,他被召入太平军中作旗手。
而他的家中却在太平军经过他的家乡时,遭遇了巨大的变故。
他家中经营的米铺被烧,父亲遇害身亡。
任伯年离开了太平军 ,但是当年家中的惨剧给他留下巨大的创伤。
后来他的很多绘画,都与这段生活经历有关。
没有了家庭依靠的任伯年,四处奔波,以卖画为生。
后来他定居宁波,并跟随两个当时已成名的画家,也是他的族叔:任熊、任薰学习绘画。
1868年,29岁的任伯年跟随任薰去往苏州,不久又去了上海。
任伯年根据这段经历,创作了《东津话别图》。
东津话别图这个时期,他所绘画的人物还比较静,甚至略显呆板。
从画上看,他应用了西洋画中的焦点透视。
来到上海以后,任伯年得到了胡公寿、高邕等人的帮助,绘画风格由宁静平和渐渐趋于利落洒脱。
同时,上海特殊的环境也让他接触了更多西洋画,而且他还专门学习了西画技巧。
葛仲华像这幅《葛仲华像》创作于1873年。
这时任伯年在绘画技巧和风格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转变。
衣纹线条流畅似有动感,面部有明暗,且人物比之前更有神采。
随着不断地精进,任伯年将中西绘画技巧不断融合,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在上海期间,任伯年还结交了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吴昌硕。
吴昌硕向他学习绘画,他则向吴昌硕学习书法。两个人经常在一起谈论画理,相互促进。
作为一名职业画家,为了迎合购买者,任伯年画了很多祝寿祈福之类的画作,同时也创作了不少爱国情怀的作品。
关河一望萧索《关河一望萧索》有多幅,这幅其实并不是这个题款,但表达内容与其相同。
这幅画作于1883年,正是中法战争爆发的时候。
画中人物趴靠在战马身侧,一脸忧郁地看向远方。
画家内心的伤痛、愤懑,在看似宁静的画面中表露无疑。
除了人物画之外,任伯年的花鸟、山水也很精妙。
以他的一幅花鸟画为例。
芦雁图《芦雁图》是1886年,任伯年47岁时所画。
画中,一群芦雁聚集在水边的芦苇丛中。
画家使用写意的手法,芦雁造型简略,形态各异。
画家将12只芦雁分成了数量不同的三组,既有疏密的变化,又有远近的不同。
在色彩上十分淡雅,也比较有装饰性。
任伯年在绘画上十分勤奋,而家人也催促他多画画,多卖钱。
疲累的任伯年抽起了鸦pian。
人生最后的几年,他很少画画。即便画了,也将所得的银钱去买了鸦pian。
1895年,56岁的任伯年在上海病逝。
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