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圣诞节,小区前的新光天地大商场没像往年那样布置有圣诞树,也没有见到装扮的圣诞老人,没有圣诞雪橇,没有圣诞麋鹿……反正没有一丁点圣诞节的气氛。前一阵子有人说这是洋人节,中国人只应该过中国本土节。不过见到几个戴小红帽的促销人员还是会给人一点点圣诞节联想。
记得我童年的时候(五十年代初期)家住渝中区七星岗天主教若瑟堂旁,我们的小院与天主教堂只一墙之隔,在墙根有一个不大的水池。有时候教堂那边的人打篮球,不小心球都会越过低矮的院墙掉进我们的水池。我们的房子是砖木结构带长廊的一楼一底,我家住在楼上。我们的窗户与若瑟堂大门在同一边,打开窗户就能看到街对面的“胜利大厦”,也就是后来的“重庆宾馆”。
若瑟堂每天定时要敲几次钟,那叮—噹—!叮—噹—!清脆悦耳的钟声从教堂顶楼的大钟里传出响彻整条街区,周边的居民也在这钟声里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附近居住的小孩会经常进教堂院子里去玩耍,但是除礼拜天是不准进诵经堂的。有时路过诵经堂门口往里瞧,总觉得里边黑黢黢、阴森森的。没有现在的华灯高悬,烛光交映的景象,总觉得教堂很神秘。
时常有几个老头、老太婆(孩子眼中的大人都老)坐在光线幽暗的厅里的长条椅上,似乎他们都很安静,不知他们在干什么,我除了感到神秘还感到恐怖。
有一次我哥带着我随着邻居小孩们进教堂去玩,他们突发奇想要到教堂顶楼去敲钟。哥哥拉着我的手随几个男孩子沿着钟楼的螺旋木楼梯往上冲,冲到顶楼后看见房顶上吊着一口大钟,下面是两根绳子套着的一块木板,就像公园里的秋千,一个男孩跳上去像荡秋千一样一蹲一起使劲地摆动就将大钟撞出了叮—噹—!叮—噹—!的响声。
不到敲钟的时辰钟响了,惊动了长条椅上坐着的几个老人,但是还没等他们完全反应过来,我们这群惊弓之鸟早已经逃之夭夭。当时由于年纪太小,慌乱之中也没搞清楚敲钟的具体原理,觉得就是荡秋千就把钟敲响了。
五十年代中期我家搬到捍卫路四德村去了,离开了若瑟堂,离开了熟悉的钟声。
文化大革命中教堂的活动好像都停了。文化大革命后期重庆市政府为了保管被红卫兵抄家抄出的财物,特成立了一个重庆市抄家物资办公室,将全市所有的抄家物资登记造册定点保管。当时就在若瑟堂(还有渝中区小什字的罗汉寺)里占用了几间屋子存放和保管这些物品。
我的父亲曾经在银行工作过,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和阿拉伯数字,制作的表格非常漂亮,还可以双手打算盘,因此被机关派到了抄家物资办公室工作,做账务总管。所有交来的物品我的父亲都一一清清楚楚的登记在册。当时没有电脑,父亲也不会拼音,但是有“活字典”之称的父亲会熟练地运用汉字的四角号码编造名册,就像现在的电子表按姓氏排序一样方便查找。文化大革命后期政府给被炒家人员落实政策的时候,就根据我父亲造的名册清单将保管下来的物品退还给本人。
因为父亲在若瑟堂里有一间办公室,中午可以不回家就在那里休息,因此我也会利用到市区出差之机中午去那里和父亲一起午餐,顺便看看若瑟堂。发现若瑟堂院子里的房屋被一些部门占用了,以前偌大的院子变小了,曾经熟悉的环境变样了,周边居民多了,环境脏乱而嘈杂。神秘的若瑟堂已经没有我小时候那种庄严肃穆的感觉了,它回到了现实。
1992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若瑟堂定为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耗资20余万元修复教堂钟楼18米高的尖顶,突出其挺拨、高耸的哥特式建筑风格。2008年又将陈旧的房屋修葺一新。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和国家对宗教活动的重视,信教的人也越来越多,听说清早也有人去那里做弥撒。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2249/d0a5b5bc961ae95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2249/f47f537e9b1d991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2249/8b91890facbb74b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2249/23963456dc5ec2e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2249/b40bc0383378343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032249/336680686033cc91.jpg)
基督教凡有重大祭祀活动,若瑟堂总是很热闹的。有一年平安夜我路过那里,见若瑟堂大门口人群涌动,不得不调动警察和治安人员维持秩序。想必信徒们有很多庆祝活动正在里边举行吧。
我的家从市中心逐年往城外搬,离若瑟堂越来越远了,但是对它的记忆却从来没有远过,因为在那里有我儿时的快乐。
写于2018.12.2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