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景行读书会总结分享
读书纪 | 第八课 你在“齐家”,别人也在“齐”你

读书纪 | 第八课 你在“齐家”,别人也在“齐”你

作者: 李萌萌 | 来源:发表于2017-12-15 16:45 被阅读7次

    从格致诚正,到修身,再到齐家,读《大学》,如果说之前的学习,都在于从外界投射到自己,那从这一课起,感觉到是从自我投射到周遭。我们逐渐从“学以致用”于己走到了“学以致用”于身边的人事物。

    而且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更像是天子之道,最适合我们实用的,可能就是这个“齐家”了。

    1)家:什么是家?

    简单说来,从曾经的大宗族变成了现在的小家庭,甚至是小人际关系圈。

    课上讲到,在《大学》的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构建形态是宗族。因为感兴趣,多搜了一些信息。

    (以下整理自百度百科,待考)

    宗族是指由父系血缘关系联结而成的群体,发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也就是从小家庭聚集而起的大家族(部落)。

    西周的时候,宗族宗法制度完善并且达到全盛,它的制度核心是嫡长继承制。这个时候,宗法制度和“分封制”的政治统治形态是有紧密关系的,就是所谓“家国一体”:在分封制下,最高统治者为周天子,天子把他的弟弟和子女分封为诸候,诸侯再把自己的子女家臣逐次分封为卿(大夫),依次向下。各级当权者同时也是宗族的宗子,并实行嫡长继承制,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金字塔型宗族结构。各级的宗主(天子的领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和士的领地称为家)同时领有封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等各种权力;构成了家、国一体,政权组织与宗族组织合一的庞大层级体系。

    后来到孔子时代,这种宗族制度治国的方式逐渐崩坏,各个地方的宗主开始自立门户,不在以周天子为尊,也就是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再到秦朝,建立起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宗族的结构和政治势力逐渐式微。

    后来看到各个朝代,宗族的形态逐渐发生了各种变化,从政治结构到“名门望族”式的利益集团,再逐渐演变成庶民的具有一定自治权的地方宗族形态。

    整个宗族的兴衰变迁,既受到国家自上而下的政治引导和统治形态的影响,也受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影响。想起来以前读陈志武《金融的逻辑》,提到金融市场的发展对大家族瓦解的影响:

    曾经大家庭的资源都掌握在“家长”的手里 — 以未来传承家业或者分配遗产的形式传递 — 子女在利益的约束下,往往有“尽孝”或者“赡养”、甚至是单纯“听从父母安排”的“义务”,作为未来享有利益的先决条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保险、信贷、各类金融投资产品的出现可以既使得子女多了“家长”外的资源获得方式,也使得父母辈有了免受“养儿不防老”风险的解决方案。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尤其是在一二线的城市里,大家族已经完全变成了以小家庭为单位的形态 — 像我的家乡这种五六线城市和乡镇,家族的纽带和联系仍然存在,只是已经不再像曾经那么紧密了,而且再越来越弱化。而且目前这个年龄,我们还并非“大家长”,能“齐”的“家”,也就是我们的小家庭了。再拓展一点,可能还包括我们的一些固定人际关系圈 — 比如和父母的家庭关系,工作往来的关系,朋友交往的关系,还得是相对固定的关系,不然形成的纽带太弱。


    2)齐:什么是齐?

    每个人对“齐”的定义都有不同,整理,管理,教化...

    上课的时候说了什么词其实已经不太记得了,后来又仔细想了想,也许对我而言,“齐”更像是“影响”的意味。

    因为现在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很难被要求或者“礼法”去约束行为— “政”不太能生效 — 身边的人能被“齐整”起来的方式,应该就是以身作则,而非灌输式的教育了,换言之,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但我又想了想,还真不是通过格致诚正做成了君子,你就能推己及人,把哪怕一个小圈子给影响到的。这和我们本身的影响力大小有关系,你得有能“齐”人的说服力,这个说服力可能来自一些客观的资历或资本(比如钱或地位成就),也有可能和人的个人见地、能力、甚至个人魅力有关系。

    想想曾经我还没有工作成家,甚至都不能养活自己的时候,就算德行再棒棒,估计我爸妈也没特别把我的意见和举止当回事儿吧(囧)— 他们大概只是想着,我不闯祸一切顺利就行,怎么还会想着向我看齐呢?

    反之,如果你在一个有大能量的位置,有时候不需要刻意“布道”,可能就有巨大的影响力。

    最近读华杉的《论语》,里面提到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的下层阶级往往有模仿上层阶级做法的倾向性,而一旦这种模仿链形成,将带来几何级数量的影响变化(大概意思,记不太清细节了)。

    这让人想到曾经《韩非子》里面记录的一件事:讲齐桓公很喜欢穿紫色的衣服,齐国都城里的人都开始喜欢穿紫色的衣服,紫色布变得稀缺而昂贵,让齐桓公很苦恼,就问管仲。管仲说,您自个儿先别穿,然后表现出对紫色衣服的厌恶,就行了。后来果然就慢慢减少了这种情况。这个某种程度反映了老百姓对偶像或权威人物的审美取向是非常趋同,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其实放在生活里,这样的例子还真不少,比如明星引起的穿戴潮流(所以商家总喜欢把钱砸在流量明星代言上)、习大大和庆丰包子、川普作为国家领袖言行不合时宜给孩子们带来负面影响而遭人诟病等等。

    所以哪怕都是格致诚正努力修身,到了同一个水平,但是真正能起到“齐”的效用,和人本身的位置和影响力有挺大关系。

    如果有人不好好修身,但是又有很大的影响力,那可坏了,岂不是带来都是一些糟糕的影响?

    这就得让我们在自己努力修身齐家的时候,也得留个小心。因为我们在社会圈子里,既在“齐”别人,时时刻刻也免不了接收身边人“齐”我们的讯号,什么该收,什么该拒,可不又该回到曾经格物致知的那一层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纪 | 第八课 你在“齐家”,别人也在“齐”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ud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