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今天是星期天,但几乎忙了一天。上午将昨天录好的电视台视频编辑成虎娃电视台第一期节目。当我将做好的视频给70岁的老妈看时,她对两个孩子的表现表达了极大的赞赏。老妈的评价给了我提示:作为老师,其实对两个孩子的表现还不是太满意,觉得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可以表现得更好。但我没考虑到的是,两个孩子刚刚从四年级升入五年级,我这个老师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还得对着摄像头读一段刚拿到手的稿子,一切对他们来说是从没有过的极大的考验。在这样的强大压力下,两个人能表现得如此出色已经是非常棒了。我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重新以欣赏的目光来看这次播音,孩子们确实表现得可圈可点。
下午,跟老妈说过要和她一起蒸包子的,所以没到11点就到了老妈家,先和面粉,等着发酵的过程,我再赶紧将张先生的葫芦丝教学视频做好。一直忙到快4点的样子,再去图文工作室,将早就准备的教室板报墙的内容打印好,明天去张贴。唉!如果早点做这件事的话,也不至于今天这么忙碌了。
在忙着这一切的时候,我还在想:有些额外的事情还要不要坚持做下去?李镇西老师说:“没有白做的事。”朱永新博士说:“坚持就会有奇迹。”我信了。清晰地记得那天早晨晨诵时间,我和孩子们一起诵读范仲淹的《苏幕遮》时,我问孩子们诗人为什么要站到高楼上去?顾鑫钰说:“那是诗人在眺望家乡。因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但尽管如此,他还是看不到自己的家乡,就越想越愁了。”这孩子的理解真的很棒,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当我继续询问:有没有像诗人这样想过谁?秦宇轩同学举手回答:“我爷爷在外地打工,不常回来,我会像诗人那样想他。”说着,他的眼圈红了。看得出来,孩子是读懂了这首诗的,虽然我没有过多地帮助他们理解。所有后来的语文课上,我多次举秦宇轩的例子,随时吟出“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我想,孩子们在这样的吟诵中也会将诗词慢慢地吸收成自己的营养。
每当我快坚持不下去时,我就会想起这个早晨孩子们读《苏幕遮》的情景。就像童喜喜老师说的那样,童书不是补品,它就是粮食,是孩子必须的营养品。这么一想,我似乎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更关键的是,我遇到了一班非常令人感动的家长。上午,当我把将带领孩子们一起参加“一道共读”活动,需要家长配合给孩子们买一本书时,家委会的几个家长马上响应,江昕语的爸爸更是主动帮忙购买了全班的51本共读书。其他家委会成员更是主动承担起班里3位特困生的购书款,令人感动。
很多时候,一群人行走会走得更远。接下来的两年里,有这样的遇见和陪伴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会珍惜这样美好的遇见和陪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