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儿童的心理发展与绘画发展的联系
儿童进入9岁以后,被称作绘画的转变期或过渡期。在这一阶段儿童的绘画水平是不稳定的状态。因为他们能基本上看出作品的不足,但又不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此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无法解决结构、比例、色彩等问题,因而作画的兴趣下降。在这一阶段的儿童可以让他们接触一些素描、色彩画。
进入五六年级这个你阶段的年龄为10到12岁,这是儿童绘画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绘画具有两种倾向一部分,对绘画兴趣浓厚的儿童勤于练笔,并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他们写实的眼光和技巧飞速提高,绘画朝向成人的绘画面貌发展。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压力或兴趣转移,除美术课上做有限的练习外,课外极少动笔,表现能力也停步不前,笔下所描绘的形象停留在写实的初级水平。
第二节:9-12岁儿童的绘画特点
这一阶段的儿童绘画开始从自发的活动过渡到理性的活动,儿童在绘画时,力图逼真的表现事物,但并不十分逼真和完整图画中出现明暗透视,只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色彩。
绘画的冬眠期
这一阶段儿童在绘画方面视觉感受能力趋于完善,有意注意力较强,对事物的观察也逐渐深化。他们脱离儿童的天真质朴,开始追求成人的技法,是成人化的不和谐状态,比如画了一朵层层叠叠的玫瑰花,但是在玫瑰花下画了一个比较细小的花饼与偏大的花相比,显得不够和谐。如果在此时处理不当,就会冲击,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此这个阶段被称为儿童绘画的冬眠期。
对写实作品更感兴趣
这是一个转折期他们绘画的题材,从陈述事物转变为刻画具体的对象表现手法,从二维形象转向追求三维的视觉真实主观上,希望描绘的更逼真,而客观技能却跟不上进步困难,画面显得拘谨胆小,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并逐渐失去绘画的信心。
速写和写生成为该阶段儿童主要的绘画方式
速写写生发展了手眼协调能力,写生是一个有机过程。他协调了手与眼,使手与眼基本处于一种平衡的位置上发展,不会出现差距过大的弊病,速写同写生不一样,虽然说都是面对实物作画,但速写要求在短时间内把眼前的物体表现出来这种技巧的熟练掌握,将能极大地激发儿童用画笔表现生活的欲望和热情。
第三节:绘画对9至12岁儿童心理成长的意义
绘画对九到12岁儿童心理成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情绪表达和学习的作用上。
绘画是9至12岁儿童情绪表达和情绪宣泄的重要方式。通过绘画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消除心理紧张,宣泄和释放压抑的能量,以维持心理上的平衡。
绘画是9至12岁儿童学习外部世界,提升创造力的途径。绘画创作内容就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知识贫乏的孩子是很难进行新颖的创作活动,多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给孩子自由创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索事物的机会。
第四节:9至12岁儿童绘画教育原则
倾听孩子对话的具体表达孩子刚刚画好的话拿给你看时可不能总是用几句雷同的语言去赞美。他们如果孩子再一次绘画中用了很新奇的方法或有个很奇妙的想象,而你却根本没有发现不管画的好不好,总是这样赞美,他们孩子们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的伤害,从而失去在画画的兴趣。倾听孩子的介绍和诉说了解孩子的创作想法与孩子一起讨论画中哪些地方画的主题突出鲜明哪些地方色彩艳丽清晰,这样不但孩子从你的赞美中受到的鼓励,同时,家长也很好的呵护了孩子的绘画激情和创意。
寻找儿童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写生训练。
善用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九至12岁的儿童,以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长与简单的物相,联想故事情节一简单的写生形体创意新的图形。在此期间要充分激发儿童的想象思维,调动绘画的积极性,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穿插想象情节,尽可能激发孩子去联想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可以给孩子讲一半的故事可以在讲故事的时候中途停下来让孩子自己去想象故事的结尾不同的结尾不同的联想,可能会让孩子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