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乞巧节:我的大名叫七夕

乞巧节:我的大名叫七夕

作者: 浩评如潮 | 来源:发表于2018-08-18 09:11 被阅读0次

    现在的少男少女只知道情人节或七夕节,而不知道乞巧节。

    乞巧节和七夕节虽然在同一天,但是内容绝不相同。

    乞巧节是少女“乞巧”的节日,而七夕节是为了庆祝牛郎织女相会。

    乞巧节发源于汉代,它是一个和女孩子关系密切的隆重的节日,是少女求巧的节日,当时被称为女儿节、少女节和乞巧节。随着历史的演化,乞巧的成分逐渐淡薄,情人节的成分逐渐突出,所以我们现在只知“七夕”,不知“乞巧”了。

    一、乞巧节有什么重要习俗?

    乞巧节的重要习俗,有穿针乞巧、观影乞巧、蜘蛛乞巧、拜织女乞巧等。穿针乞巧,是指用五色彩线,合成一根线,也称五彩线,所穿的针,一般是七根,又称七孔针,为了增加难度,还有对月穿针、暗处穿针、背手穿针等。谁能最大难度的完成,谁最“得巧”。

    “观影乞巧”,这可不是去电影院,古代也没这条件。而是将一些东西如针、草、菜芽等,放入水中,观察所呈现的物影来乞巧。

    “蜘蛛乞巧”,当天晚上将蜘蛛放到小盒子里,等到次日天明后打开,以蛛网的疏和密判断是否得巧,密者巧多,稀者巧少。古代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特别喜欢这种乞巧方法。

    还有是通过祭拜织女或者巧娘娘乞巧。各地的祭拜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对月而拜,有的拜画像,有的去庙里,供品有瓜果、鲜花、针线活、化妆品、梳子、酒、茶点心等。“我把巧娘娘坐桌上,巧娘娘给我教文章。我把巧娘娘坐桌前,巧娘娘给我教茶饭。”

    乞巧仪式和日期也各不相同,比如在甘肃,乞巧节是女孩子最重要的节日,要过七天八夜。从农历六月三十晚上开始,一直过到七月初七,有一套完整的活动程序,比如,确定乞巧头、选择坐巧点、演唱乞巧歌等,十分的丰富多彩。

    在山西长治,未出嫁的姑娘,从七月初一开始,祭拜七仙女画像,设置香案摆供品,进行祈祷,每日三上香,一直到初七。

    二、乞巧节是怎么变成七夕节的?

    乞巧节什么时候加入了情爱的成分呢?据《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最宠幸的戚夫人“七月七日,临百子池,作于阗乐。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祝愿夫妻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乞巧节开始有了情的成分。

    随着牛郎织女故事的引入,乞巧节慢慢的变成了情人节。牛郎织女,本来是银河系的两颗星宿,相距16.4光年,把两个星宿编成一对儿有情人故事是古代人民的杰作。从西周开始到东汉,牛郎织女的故事,一步步完善,逐渐渗入乞巧节。“天上牛女喜相会,地上妇女忙乞巧”,一日双节的习俗形成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乞巧节这一古老的民俗节到清朝中期,已经开始下滑。到民国年间,更是全面衰落。“七日,旧俗妇女陈瓜果乞巧,今无”,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演变到今天的七夕节,基本没有乞巧的内容,成了少男少女的情人节,各地举办的七夕节活动,大多是歌颂爱情、引导婚恋为主题,以至于很多少男少女已经不知道乞巧为何物了。

    三、为什么乞巧节不能被人们遗忘?

    乞巧节的没落让人非常惋惜,因为这代表社会已经不倡导少女的“巧”了。我们深深的知道,婚姻是非常具有现实性的,需要巧妇做炊、需要巧妇居家,女人处理家务和抚养孩子的“巧”是家庭和谐的推进剂。

    新中国成立后,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男女同工同酬,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幅上升,以前的“乞巧、乞智、乞美、乞福”变成了现在的纯粹的“乞美”了,网红脸、微整容、晒装备成为女性追逐的时尚。古时少女曾经梦寐以求的女红技能、家务技能、艺术技能,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让人扼腕叹息啊。

    乞巧节是我流传千年的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传承这种文化遗产,用与时俱进的方式和载体体现女性“乞巧”的精神内核,比如可以用互联网或集会的形式展示女性所乞求的专业技能和心愿,让“乞巧节”在新时代里有新内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乞巧节:我的大名叫七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hwxiftx.html